緬甸的熱帶雨林有多恐怖,遠征軍野人山的下場,已經說明了很多事情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緬甸戰場上,不管日軍,還是盟軍一方,都吐槽過當地的道路。幾乎當年修的,當年就被熱帶雨林給吞沒了。
沒有一條好路,穿越熱帶雨林進入緬甸,那純粹是不要命了。
當然了,自古以來,先民們來往,也已經勘探出一條緬甸與雲南之間貿易的古道,畢竟中國與印度之間的,貿易從漢代就有記載了,所謂之茶馬古道,當然了,這一條路與茶馬古道並不盡相同,與抗戰時的滇緬公路有很多地方相同。
只是路還沒有修好,前線已經大破麓川,再破
緬甸阿瓦王朝。
如此大勝,幾乎直接打到了緬甸核心地帶,已經是曼德勒為中心的平原地帶。
這個時候,乘勝追擊自然是所有人期盼。
特別是安南打的這麼順利。
不過,何夕也需要派一個總督西南的人選過去。
在何夕看來,打緬甸,其實就是打後勤,只要能讓數萬大軍,從雲南安安穩穩的走到緬甸,其中非戰爭折損率不是太高,這一場大戰,就贏定了。
雖然說緬甸也是一個文明古國,上古時候就有了,甚至還有佛祖傳道的傳說。但是緬甸真正發展起來,其實在明後期。明末的時候,李定國殘部都能壓著緬甸打。
而清中期的時候,十全老人就在緬甸折戟沉沙。
而緬甸在面對英國的時候,也不是毫無反抗之力。
但是,而今的緬甸自己分崩離析,一分為三不說。文明程度也很低,根本不是大明的對手。
只是這個總督西南的人選,朱雄英提出了一個讓何夕意外的人選。那就是黃子澄。
何夕對黃子澄也算是重用,讓他擔任學部尚書,負責南京以及南方很多學校的建設。一方面是黃子澄的確是有這個能力。另外一方面,就是黃子澄在南京朝廷的時候,畢竟做了很多事情,而且,南北戰爭之中,黃子澄幾乎沒有什麼功勞。總不能讓黃子澄一躍而起,居眾人之上吧。
不說別人,黃子澄回來了,楊士奇怎麼辦?
人家也沒有犯錯。
何夕安排一部尚書,已經算是不錯了。
如果單單從升官履歷來說,也不算差。但是對於何夕當初的班底,黃子澄而今的際遇,難免有一些黯然了。
朱雄英忽然提出了黃子澄,理由也很明確。
那就是雲貴道路難行,一切物資從中原透過雲貴到雲南,都已經很費事了。如果再從雲南到前線,後勤路線何止千里之遙。
但是如果在雲南建立一套工業體系,就地補給,不就容易多了嗎?還可以加快雲南與中原道路的建設。
而這樣一來,這個總督雲貴之人,就必須知道工業體系該如何建立,天下間,有比黃子澄更有經驗的人嗎?
何夕對這個人選也不好反對。
且不說,黃子澄與他的交情,更不要說,何夕本身就有擴散工業區的想法,在西南修建一個工業基地,大明對緬甸乃至於印度都會了震懾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