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非
,整個大明團結一致,否則,皇帝總有能夠插手的餘地。
如果真面對大明上下都團結一致對抗皇帝本身,這皇帝會多失敗,路易十六瞭解一下。
而何夕給皇帝設計的局面,還有一種選擇,那就是不插手。
也就是無為。
真要弄得天怒人怨,那是內閣的事情,而不是皇帝的事情。真覺得事情不妙,皇帝是可以什麼也不做的。
儒家尊王的思想,在中國這麼多年了。只要皇帝安安分分的,願意當縮頭烏龜,當吉祥物,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的。
這種設計,進可能如洪武大帝一般,做一個實權皇帝,退也可以,安度餘生,做富貴閒人。
唯一的問題就是,怕那種又菜,又愛玩,又沒有自知之明的人。搞得天怒人怨。集天下怨氣於人身,不殺之以謝天下,都過不了天下人那一關。
那就大革命了嗎?
反正何夕覺得,他這種制度設計,已經對得起朱元璋的知遇之恩。同時也是這個時代,最好的安排了。
無他,大明而今正處於新舊之間,邁得太快,會扯到蛋的。
薛貞沒有想那麼多。但是他明顯感覺到一種變化,從今天開始,大明,不中國政治權利體系走到了一個新的拐點。會不會拐回去不知道。
但是這種新規則下面的新玩法,與之前是不一樣了。
何夕的進展很快。
很快組織了一次投票選擇。
何夕也沒有弄什麼不記名投票,就是太和殿之中,就在皇帝身前。每一個人親自送上奏疏。沒錯,也沒有制定票據,而今自己寫奏摺,表明自己支援,還是反對。
當然了,願意的話,可以多寫一些自己支援,或者反對,乃至放棄的理由。不願意,直接寫支援,反對就行了。
很快就有了結果。
支援的超過了反對者,超過了三十多票。
何夕說道:「本首輔將在下一個任期之內,推進徵南之事。」
此言一出,所有人都震動。
他們震動的地方有很多。
就是朝廷決策大權,真正的在他們手中了。
這是前所未有的感覺。
雖然在何夕看來,對東南方向發動一場戰爭,無可無不可。而且何夕也就這一件事情,進行過估算,其實動用計程車卒,也不需要多少,最多兩個軍。
最大的問題是後勤支援。
畢竟西南的道路難行,是有名的。但是何夕也有心對西南的道路進行修繕,而今大明這麼多的鋼鐵水泥產出,之前都是軍事上的用途,而今不打仗了。總是要有用處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