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黃金屋線上免費看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三十一章解縉的想法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三十一章解縉的想法 (2 / 2)

其實解縉與江南士大夫們是有很多共同語言的。只是,解縉並沒有決定與這些人勾連在一起。原因很多。

主要有以下幾點。

第一,解縉不確定,何夕到底如何對這些江南士大夫。他不敢站在何夕的對立面。所以他要先看看。

第二,解縉心高氣傲,自詡在何夕之下,無人可敵他。他即便與江南士大夫有聯絡,也一定要以他為首的,也就是收復江南士大夫為己用。

第三,那就是江南士大夫們,也未必將解縉看在眼裡。

他們是被何夕給折騰怕了。但是不怕解縉,甚至在很多人看來,解縉是誰啊?

最少,在整個南北之戰中,解縉並沒有什麼讓人眼前發亮的決斷與作為,自然不被人看在眼裡。

也是很正常的。

所以,今日這個局面,對解縉來說,並不是一件好事。

解縉麾下比起何夕的派系,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。解縉麾下都是他這麼多年收攏得願意站在朱雄英這邊的文官。數量並不多,而今南京官僚體系,幾乎被丁顯,與何夕前後折騰的快散架了。即便有一些人,也不足以讓解縉拉攏。

所以,解縉其實很早就準備,將這些人拉入麾下。利用他們的勢力,在朱雄英面前固寵。

在解縉這一番話中。充分的體現了他自己的思想。覺得對定國是會參與者寬容太過。那是因為,整個定國是會的代表,背後都有實力。一句,幾乎任何一個人回到自己地盤上,一聲令下,召集幾百個壯漢不成問題。

這些人不能說不讀書,但是他屬性卻不是讀書人的屬性。說得好聽點,叫做地方派系,說得不好聽一點,叫做豪強。

即便是讀了書的人,也是豪強。

在解縉的世界觀之中,這些人根本不配參與這樣大會的資格。大會之中所有與會代表,都必須是他們讀書人才對。

是的,解縉其實並不反對這一場大會。

因為中國歷史上,也有過這樣的會議,漢代的鹽鐵會議等等。君王與大臣,坐而論道,解決朝廷之中重大問題。

想想都讓解縉覺得舒服,但是前提上,這是給讀書人的禮遇,這些人是什麼東西,他們也配?

朱雄英說道:「你覺得,首輔今日做成了沒有?」

解縉沉默了一會兒,說道:「成與不成,就要看看,有沒有人敢為人之先了。出這個頭了。或許,首輔已經安排好人了。」

朱雄英說道:「也是。不過,在座的都不是傻子。真的用心,還是逢場作戲,是能看出來的。」

解縉忽然起身,說道:「陛下,臣今日是有一件事情,請陛下恩准的。」

朱雄英說道:「說。」

解縉深吸一口氣,說道:「臣請為應天府尹。」

前文說過,在何夕的新規劃之中,順天府尹,與應天府尹,看上去是一個府,但是本質上是一個小省。而且南京與

北京都是重點發展工業。在各方面都高過其他省份。

所以,順天府尹與應天府尹全部是高配。

兩者可以是說是天下疆臣之首。

但是即便如此,解決離開內閣,就任應天府尹,也很難說是平調。畢竟。內閣才是天下權力的中心。這一點,連朱雄英也不能反駁。

朱雄英說道:「自古以來,猛將起於行伍,大臣起於郡縣,朕對你一直是寄以厚望的。而今,解大人想明白這一點,朕心甚慰。應天府尹這個位置,朕為你定下來的。希望,你今後在應天府尹任上,好好做事,將來,朕對你自有安排。」

解縉大喜過望,終於確定他是做對了。

大明文官體系與西方文官體系是不一樣的。因為沒有事務官與政務官的分別。是官吏一體的。特別是何夕尤其強調這一點。

再加上,何夕擴充了無數政府職能,讓大明朝廷,特別是中樞執行,越來越複雜了。公文簡直是如山如海。不是一般人,不要說是掌握這一艘大船了。連理清頭緒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在這種情況下,真正想要掌握天下大事的首輔,必須有嫻熟的政治手腕與技巧,對下面的真實情況,有著很深刻的認知,是那種誰騙不了他的狠人,對整個朝廷運作規則,信手拈來。

想要讀幾本史書,說幾句心性,就能將內閣主持好。那根本就是痴心妄想了。

除非內閣大權,願意被下面人給架空。否則的話,今後,進入內閣的人,只能是從下面一層一層殺上來的悍臣。

否則,根本掌控不了這個局面。

那種讀書中翰林,坐上十年冷板凳,一朝成為內閣中人的事情,今後也是想都不要想了。根本不可能了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