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章白話文方案
孔希路大喜過望。
再舉行一次科舉。雖然說是最後一次,但是足夠讓他有一批新人進入朝廷,同時,建立四所書院,並讓他們主持。
這不是給他們這個人大開方便之門嗎?
可以說,他們想得到的。在何夕開的條件之中都得到了。
孔希路說道:「多謝大人。」
何夕說道:「先不用謝,我也有事情要你們做。如果你們願意的話,自然什麼都好說,如果不願意的話,這些就當你沒有聽過吧。」
孔希路一愣,心中暗道:「這才對嗎?」
在他心目之中,何夕從來不是一個好說話的。而今忽然變得如此好說話,其中一定是有問題的。聽何夕說有要求,心中反而鬆了一口氣。
孔希路說道:「大人請講。」
何夕說道:「你回去上奏朝廷,以簡便為由,請朝廷今後文書,力行白話,確定簡體為正體字。」
這也是何夕最看重的一件事情。
何夕對自己這些年做的事情,給出的評價是過於務實了。
務實並不是不好。
虛實之間,是互相影響的。
何夕開創了很多東西,算是確立全新的政府體制。但是這些體制,在很多人看來,是權益之計,是戰爭之中的應急之策。並非長久之計。
滿朝上下很多人內心之中都想著回到洪武年間,似乎洪武年間,就是最完美的。可見當年朱元璋殺人太少。
其實,何夕也可以理解。
不過,是用死人壓活人的故計。
這種手段,何夕不在乎。也不覺得能夠上得了檯面。但問題是,人心所向,卻是一個大問題。想要改變人別人所想,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。
何夕之前只是埋頭做事,將一件件事情給理順。弄明白了。給辦成了。在務虛方面,更多是法理上政治邏輯上的問題。
比如,將大明皇帝的法理從天命,改為民意。讓皇帝的身份從天之子,代天牧民,變成了民之主,受天下人之信任,主持天下大政。
但是這些東西,尋常人其實並不是太在乎的。
一般人也不會在乎,美國政治正確的基本邏輯的。
所以,何夕其實將審美權讓給了舊的儒生們。
什麼是美,什麼是不美,什麼是好,什麼是壞,看似很簡單的問題,但卻代表根本性的問題。如果天下人都覺得,何夕執行的政策,是臨時的,是急就章,是不得已,是權宜之計,那麼將來何夕的政策被推翻,也是必然了。
所以,何夕必須從輿論上去扭轉這個局面。
當然了,這一件事情,何夕本來不想在大會上提,畢竟大會嗎,一半是門面事,另外一半才是真正要解決問題的。
白話文與簡體字推行,是有必要性的。
首先,就是大明朝廷政務爆炸性增長,大量文牘檔案存在,這些東西天然與古文無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