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夕在海上投入的每一分的回報都超過了中亞地區。更不要說,打燕王,很有可能破壞何夕精心建立起來的內外製衡關係。虛君的皇帝,強勢的首輔,外圍的藩王拱衛皇帝。多方面形成制衡關係。
而且,放寬一點的視角去看,難道燕王的土地不是大明的嗎?
恐怕燕王自己都不會承認這一點。燕王是大明的燕王,燕王的土地也是大明的土地,不過是統治方式不同而已。
燕王發現自己的想法與何夕的想法,或許能夠共存。
如果可以燕王是不想推恩的。他可以給自己子孫很大的權利,但是一切必須在燕國這個體系之內,而不是之外。
燕王說道:「何弟,你就說說你的想法吧。不要打啞謎了。」
何夕說道:「四哥願意為伯乎?」
燕王一愣,說道:「伯?」
何夕說道:「沒錯,我欲封幾個王在西域,當然了地點就在南疆。當然了,不會讓四哥你吃虧的。首先就是四哥,你為西伯,位列西域諸王之首,有徵調西域諸王之兵的權力。」
「至於其他
的東西,四哥派人來與朝廷商議就行了。」
「西域以西,亦有天下,足以為帝。」
這就是何夕的打算。
燕王其實大勢已成,而今燕王如果專心向西,就軍力上的優勢,不下於當年蒙古人西征。畢竟燕王有足夠的火器優勢,也有足夠的騎兵優勢。即便明軍實力強悍,但是也不能做到全軍全部騎馬。
但是燕王卻是能夠做到的。
就這一點,就能看出燕軍的厲害。
燕王如果能夠一路打到地中海,在西亞,中亞,乃至東歐建立一個強大的帝國。何夕並不覺得不可能。單單用兵之道上,而今天下稱作名將的葉沈,也未必在燕王之上。
不過,戰場上的勝負,也不僅僅是用兵之道上的比較。
何夕希望給燕王更多的支援,而不是糾結於一些小問題上。就比如現在。
燕王心思放在與朝廷權力爭奪上,那就是用錯了地方。帖木兒當初還能建立一個遊牧大帝國,燕王難道不行嗎?
何夕整個計劃,都是出於這個目的。要南疆,將是燕國與甘肅分割開來。如此一來燕國與大明之間,是天然的分割線,東邊是戈壁大漠,西邊是天山橫斷。
而南疆地區封幾個藩王。這幾個藩王又必須聽從燕王的命令。
如一來,燕王就不會感到後方受到威脅。而這幾個藩王也不可能蠢到不聽朝廷的命令。
畢竟朝廷的實力在這麼放著。燕王都忌憚不已,他們這些藩王最多不過,一城之地,根本沒有什麼發展潛力。他們豈能不知道,誰是大小王啊。
如此一來,雙方的緩衝地帶,也就形成了。
也將宮中那幾個沒有封出的皇叔,皇弟們給安排了地方。
也算是一舉兩得。
何夕給出了自己的方案,就要看燕王到底怎麼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