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之,求同存異。
除此之外,還有其他方面的事情。
軍事問題之前說過了。
最重要的是財政問題的爛攤子。
南京新鈔,已經煙消雲散了。何夕入主南京之後,正式確定南京新鈔廢除。並在隆武三年地,退出流通。
但本質上,這是一場洗劫。
數十億的新鈔成為了廢紙。大量產業成為所謂的逆產,填充了北京朝廷的財政。只是即便如此,鈔票也要到了必須整理的地步了。
錢發行的太多了。
最直觀的體現是,銀幣基本上不在世面上流通了。因為大家都覺得,用銀幣換一千元是很不划算的。
之前心思在大戰上,金融領域的事情,並沒有下手去整頓。而今卻要好好的處置一番了。
而且,鈔票的事情,也不是北京一家說了算,影響太過廣泛了。
需要將各方勢力都請過來才行。
當然了,最重要的事情,還是大家請過來,一起為隆武皇帝的正統性背書。
之前說的,都是對外,而何夕做的另外一件事情,卻是對內了。
那就是換屆。
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去世。何夕與朱雄英在北京起兵,次年為隆武元年,一直到而今,已經是第五年了。
按何夕自己的說法,已經到了他的第二任首輔任期內了。
當然了,這一件事情,何夕自己不去說,沒有人會去提醒何夕的。
畢竟,即便朱雄英內心深處,也覺得,何夕很有可能是說說而已。
但是何夕內心之中。卻沒有這個想法。
趁著這一次大會,何夕也要在人事上動大刀子。當然了,這種大刀子,更多是內閣以下,到不了內閣。
畢竟,何夕的內閣,人員大多數都很年輕,能用上幾十年不止。
但是下面人就不一樣了。當初在北京的時候,下面很多部門的尚書,都是趕鴨子上架,有些人是適應了。但是有些人並沒有適應。
而今該處置也要處置。
何夕還要慎重考慮很多事情。
他甚至覺得是不是要將國是大會,設定為每五年一次,商議當前的重大的問題,並且換首輔。
形成慣例。今後大明都這樣做。
想到這裡,何夕就越發頭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