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仗打了。再想要爵位,可不好辦了。
何夕權衡利弊之下。..
掃平南軍餘孽,嚴厲打壓,本質上是對洪武開國功臣的影響力進行清掃。也是對隆武平亂功臣權力擴張。
前者,與何夕的關係不大。後者,是何夕的根本盤。
何夕會怎麼想,還用說嗎?只是如此一來,南方想要徹底平定,就需要一段時間了。
很多衛所軍官,是不滿意自己的新定位的。他們為朱允炆死戰之心,上一決計沒有的。但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,抗爭一下的心思,自然是有的。
畢竟,文官還敢讓欽差就地昇天,更不要說這些武將了,逼急了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。
所以這樣的戰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。
估計大明真正太平,要在隆武四年了。
不過,何夕想想也覺得划算。畢竟不趁著現在,將這一件事情給做了。一旦天下太平之後,再想做這一件事情,就千難萬難了。
要知道,在戰亂時候,做一件事情,與在和平時期做一件事情,所遇見的阻力相差太大了。
除卻這一件事情之外,還有江南士大夫的事情。
丁顯做的事情太絕了。朱雄英一入南京,就立即有很多人過來,想走通朱雄英的門路,想要撥亂反正。
畢竟所謂計程車大夫集團,固然是地主階級,但是他們本質上是官僚集團,他們從來喜歡依附朝廷把事情給辦了。而與朝廷對抗,刀兵相見。這並不是他們擅長的東西。
在這一點上,何夕很感謝丁顯,是丁顯的做法,讓他有很大的迴旋的餘地。可以慢慢拖著辦。
不過,江南的混亂也是好好撫平的。畢竟這樣的混亂對誰都不好。
新秩序是怎麼樣的?大家或許沒有共識,但是沒有秩序,誰也不習慣。
總之,何夕一入南京千頭萬緒,忙得腳不點地。從北京找來很多人才,也從南京挖掘出很多人才,比如黃子澄。
也算是幫了何夕很大忙。
只是,何夕也明白,其實這一場戰爭,才是人為製造的,給何
夕營造優勢。是朱元璋的餘蔭。
但是而今戰爭的紅利何夕已經吃盡了。變法一派的實力,也變得強大起來。
在政壇上佔據優勢。
而朱元璋此刻才算是真正的壽終正寢。他對這個世界的安排,已經沒有了。
剩下的路,對未來設計,就必須何夕自己來做了。沒有人再給何夕更多的提點與安排。給予解決方案了。這一切都是何夕來辦了。
就這樣。
一個嶄新的世界,就在何夕的畫筆之下。緩緩的暈染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