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方只能用火炮火銃射擊,等接近之後。雙方再跳幫接戰,長刀廝殺。
一時間孟津河段,血流成河。
雙方都傷亡慘重。
畢竟對於金生玉來說,他對傷亡的承受能力更強大一點。
不是因為別的。就是因為打著一仗的並不是他的嫡系。
何夕編練的十二軍,再加上西北的第十三軍,全部是野戰軍,他們的任務從來是野戰,而今還有攻堅戰,從來沒有讓他們打水戰的想法。讓這些軍隊去打水戰,本質上是一種浪費。
而北京已經佔據黃河北岸好幾年了。自然可以將黃河北岸幾個衛所整編出來,讓他們去打就行了。..
至於水戰水平。反正這些人都不是什麼水戰行家。
這些人吃的軍餉也不是正規軍的軍餉。但是對於這些衛所軍來說,已經足夠了。
所以,死多少人,金生玉的感受並不深。
好在鏖戰數日之後,南軍方面撐不住了。
畢竟,北軍物資充沛,而且很多將領都是從水師之中抽調過來。這些人一開始不適應黃河,但是時間長了,也就是適應了。而且南軍水師之中專業人員也不多。
南京方面並不是沒有水戰人才。但是這些人才都在做一件事情,抵擋東南方向北軍水師,奪回長江出海口的控制權,哪裡有人能調配過來。
除此之外,北京財大氣粗。才是最重要的。
懷慶府因為這一戰,建立幾個造船廠,畢竟從後轉運太麻煩了。就在當地建造船隻,將主要零件從後方運過來。這些江河之間的小船,本來就不難。
甚至在戰後,懷慶府要感謝這一場大戰。因為戰爭的需要,自覺不自覺在懷慶府建立了很多工業。而在戰後,雖然這些因為戰爭而興起的工業一一個都凋零了。但是參與過這些建設的工匠並沒有離開。
而是建立起本地的工業。因為懷慶府本地有很多礦產的緣故,逐漸發展起來,很長一段時間,成為河南強府。
當然了,這是後話。
這樣的情況下,南軍水師又怎麼能贏。
盛庸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
他又不可能變成來周瑜來。當某一天夜裡,北軍水師派出敢死隊,夜間衝進了孟津港之後,一把大火燒燬了很多船隻,雖然沒有將南京的船隻全部燒燬。但是誰都知道,南軍再也擋不住北軍南下了。
這訊息很快傳到了盛庸與傅友德耳朵之中。
傅友德與盛庸相對而坐。
盛庸苦笑一聲,說道:「而今如何是好?」
葉沈太沉得住氣了。
在廣武山東麓,也就是廣武山戰場東十幾裡的地方建立新的浮橋。不,應該說是浮橋群。然後大軍浩浩蕩蕩的渡過黃河。在黃河南岸安營紮寨。
按理說,如此順利的話,不應該大舉南下嗎?
但是葉沈不做。
他將大量騎兵斥候放了出去。
這些騎兵跑得什麼地方都是,甚至有些人都跑到了開封城下了。
傅友德不得不派出自己手中僅存的騎兵,撒出去,封鎖對面的騎兵。否則,河南很多府縣,人心浮動。很多事情就不好說了。
但是這樣做。
其實也是在告訴葉沈,這裡有問題。
什麼問題,不知道,但是這樣大規模騎兵出現,本就不尋常。
這局面一步被動,處處被動。廣武山給了對方,並沒有將對面大魚釣上來。
盛庸對這一件事情談不上後悔。無他,而今戰事越發緊急,南京方面迫切需要一場大勝,而且這樣的情況,即便是他堅守廣武山,孟津那邊就不會問題了嗎?
自然不是。
只是局勢一步步走到這裡,想要險中求勝,力挽狂瀾的可能性越來越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