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他想來想去,根本沒有什麼辦法。
只能險中求勝。
但這一險在什麼地方?
傅友德一直在沉思之中。
不過,當盛庸這一封書信過來的時候,傅友德下定了決心。
就是廣武山以南的地方。
葉沈的想法,是瞞不過盛庸的,一子雙徵,果然精妙,但是他這枚子也陷入雙方包圍之中了。傅友德只要拿下葉沈,事有可為。畢竟葉沈所部是北京的精銳,也是何夕的精銳。
葉沈所部一旦覆滅,帶來的問題是巨大的。
不僅僅是戰爭上的問題。
在戰爭上,葉沈一旦覆滅。則黃河下游防線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。黃河防線穩定了,南京朝廷就能用精力去處理四川的問題的。很有可能在四川形成一道平衡的局面。
無他,四川距離北京太遠了。根本就是北京鞭長莫及之地。
而南京對四川卻有長江
可通。在四川作戰,對南京來說更容易。不過這個前提是南京有可有之兵,與足夠的物資。
物資有沒有,先放一放,單單是軍隊,南京已經有所不足了。
在開戰到而今,在軍隊數量上,北京一直是不如南京的。但是這一戰前後,發生了變化。
傅友德不得不承認,而今南京的軍隊大概比不上北京了。
西北之兵大概都是北京的了。山西之兵很有可能也是北京的了。畢竟是在打內戰,將俘虜轉化為士卒也是很容易的。如此一來,北軍在數量上質量上都會對南軍形成了壓制。
這樣的情況很有問題的。
對於四川戰場,傅友德所能想到的也只有從前線抽調兵力。自然也就是他這裡了。
別的地方沒有。
至於雲南方向,傅友德也想過抽調兵力。
當然了,傅友德的抽調兵力與南京方面所想的抽調兵力是完全不一樣的,少部分抽調,根本沒有想過放棄雲南。畢竟雲南是傅友德打的,是傅友德最大的功績之一。
放棄了雲南,豈不是放棄了傅友德原來的功績嗎?
這是傅友德萬萬不能接受的。
而想要從前線抽調軍隊,只要重創北軍才行的。
第二好處。就是對北京內部的打擊。
葉沈是何夕的拳頭,也是何夕的政治依仗之一,一旦葉沈戰敗,甚至全軍覆沒,這樣的情況一定會對何夕的地位進行衝擊,傅友德也反覆思量過了。為什麼南京比不上北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