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六章問題所在
李景隆很明白,即便新鈔毫無問題,單單靠姚廣孝埋下的暗手,也足以讓南京朝廷狠狠喝上一壺了。
更不要說,新鈔體系內部到底是問題。
一旦姚廣孝動手,南京的財政必然會出問題。
姚廣孝繼續說道:「南方百姓支援不了多久了。你看看這些大工程。」
隨即姚廣孝拿出一張紙,上面就是統計南京這一段時候的大工程。
徐州鐵廠工程。
清江浦船廠工程。
藍田鐵路工程。
淮南煤礦工程。
等等。
徐州鐵廠就不用說了。清江浦船廠工程,清江浦本來就有一個大船廠,是造漕運船隻的。這一次僅僅是擴大而已,看上去沒有什麼問題,但問題是造船的木頭從什麼地方來?
造尋常船隻也就罷了。要造能在海上與北京爭鋒的大船,就不是尋常木頭可以的。
必須是大木。
藍田鐵路因為西北戰事失利增加了優先順序。
淮南煤礦也是因為太平鐵廠最近一直在擴建,鐵礦該能夠供應。但是煤礦卻有些不足,安慶的煤礦本來就不多,開採也是有難度的。只能從其他地方找了。
除此這些之外,其他的零零碎碎的工程更是不知道有多少?
李景隆看過這之後,有些不明白,說道:「這有什麼問題嗎?」
姚廣孝知道李景隆是富貴出身,很多事情,並不是太清楚的。只能解釋道:「你知道,南京這邊如何運輸軍糧?」
李景隆對這個很清楚,說道:「如果是征戰,有專門的部隊徵召民夫押運,如果太緊急,就只能自己運了。」
姚廣孝說道:「如此長期駐紮?」
李景隆說道:「那一般是朝廷督促地方送來,具體的就不大清楚了。」
姚廣孝說道:「是徭役。要百姓服徭役。」
李景隆說道:「好像是這樣的。」
姚廣孝說道:「這麼長的戰線,需要多少轉運軍糧,需要多少徭役?你清楚嗎?」
李景隆茫然的搖搖頭,讓對這個沒有概念,但是卻也知道,一定很多。
姚廣孝說道:「你知道,這些工程是怎麼修建的嗎?」
李景隆是一個聰明人,聽話聽音,他怎麼能聽不出來李景隆的言外之意?
李景隆說道:「也是徭役?」
姚廣孝說道:「正是。我派人調查過,最多的是山東南部的徭役,已經有一些地方,壯丁服役一年有餘了。」
李景隆再不通世事,但也知道在底層百姓哪裡,男人是家庭的頂樑柱。一個家裡一年沒有男人,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。
李景隆有些疑惑的說道:「我看北方也沒有停下大工程。為什麼會這樣?」
姚廣孝說道:「當年太祖變法,其實已經要廢除徭役了。只是最後不得不模糊此事。畢竟影響太大了。但是當今陛下登基之後,就完全廢除了徭役制度。甚至當年修建北京城的時候,就是給工錢的。而今整個北方,不管說沒有地方官員役使百姓,但是隻要上規模的工程,都是僱傭。甚至因為養活了很多工程隊,多少百姓專業經營這樣的事情。你也應該聽說過的。」
僱傭制,與徭役制兩種不同的制度,帶來不同的結果。
在北京,僱傭帶來極大的財政壓力,這也是一億國債很快就花完的原因。要知道,北京的收入可不僅僅是國債。各方面其他的收入,也有不少,再加上貨幣超發的收入。
一年幾個億的開銷也是正常的。
只是很多不計入軍費
之中,比如鐵路的經費。
但是這樣大手筆的投入,也帶動了其餘方面的經濟增長。不說別的。大量百姓手中有了錢,會做什麼,會消費啊。各種消費刺激了經濟增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