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黃金屋線上免費看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八十三章朱允炆的焦慮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八十三章朱允炆的焦慮 (2 / 2)

火器數量不足是不是事實,當然是事實了。雙方工業上的差距,從來是北京方面的制勝法寶。但是這一點之前,並不被很多將領承認。

他們覺得他們已經武裝到牙齒了。鎧甲數量是他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,幾乎是一人一甲了。對面多一些火器又能怎麼樣啊?

而今,韓國公這種表態,其實代表著軍界已經達成共識了。那就是北京那邊那一套打法就是好,就是厲害。

一切都要按照北京那一套打法來,才是唯一的正道。

從河間之戰,豫北戰役,懷慶戰役,桑乾河之戰,等一系列戰事,用鮮血向所有人證明了這一點,對這些人來說,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了。

好處也很簡單,軍事改革的阻力在一點點變小。

很多人也在權衡利弊,但是在能不能打勝仗這個檢驗標準面前,也不敢多說什麼。只能屈從。

而如果沒有這一場戰爭的威脅。想讓這一群人平白放棄自己的利益,還是相信,他們個個都聖人更好一點。

朱允炆說道:「齊大人,軍械方面到底有多少缺口?」

齊德說道:「陛下,如果按照北賊的編制來編練,我軍缺少的火炮火銃有數十萬之多,還有更多的是戰船,山東水師投賊,長江以北,我們已經沒有足夠的水師力量了。」

朱允炆一愣,說道:「你的意思是,賊人隨時可能入長江到南京城下。」

齊德跪倒在地,不敢多言。

但是沉默本身就是一種力量。

朱允炆只覺得有一些頭暈目眩。

他從來沒有想過戰事嚴重到這個地步。

只是很多事情,人都是自己嚇自己的。

從海上入長江,攻南京城,這是最理想的情況了。畢竟南京城中此刻也駐紮著十幾萬大軍,火器數量是最多的,特別是城頭的火炮,前線缺少火炮的時候,從來沒有調集南京的火炮。

南京城防之堅固,南京火炮數量之多,南京將士之精銳,從來是一等一的,更不要說,南京附近百姓歸心朝廷。

只要朱允炆能夠穩住陣腳,不要搞出下麵人獻城的事情,這南京城想要打下來,非曠日持久不可。

而且無後方無依託,數萬將士,孤注一擲。勝了自然不用說了,敗了最少一兩軍都要折在這裡了。鄭成功就是前車之鑑。

這樣的的軍事冒險,只有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,才會去選。比如靖難之戰的燕王,那真是有進無退,因為他知道,即便是退回去,也不過一個死,不過是死的辦法不一樣而已。北京已經不可能

支援持續作戰了。

但是而今局面完全不一樣了。

何夕還巴不得戰事打得時間長一點,因為只有這樣,才會給各方面勢力足夠的壓力,才能新政成為所有人的共識。

事實證明,這一場戰爭,正是變法的催化劑。

何夕於公於私,都不會採取如此冒險的措施。但是在朱允炆哪裡卻不這樣想的。朱允炆內心之中,對軍事不算內行,他根本沒有想過很多現實的困難。從而衡量這一件事情的可能性。

因為僅僅這個可能性,就足夠他的後背冒汗,渾身發冷了。

此刻朱允炆只有一個念頭,那就是萬萬不能讓這一件事情成為現實。朱允炆說道:「丁顯。」

朱允炆連首輔,或者先生也不叫了,直呼其名。這代表著極大的不滿與不尊重。

丁顯說道:「臣在。」

朱允炆說道:「你身為首輔,你怎麼看?」

丁顯說道:「陛下,請給臣一點時間,朝廷的確沒錢了。」

朱允炆說道:「朕不管,最少編練百萬精兵,還有興建水師,規模不能下於北京。如果做不到這一點。首輔,好自為之。」

丁顯聽了,渾身一顫。他自然知道好自為之是怎麼樣的。

方孝孺還是他親自處置的。

他能不知道該怎麼樣好自為之嗎?

只是真不是丁顯不做事,而是很多事情,他太這難辦了。如果各種改革那麼簡單的話,朱元璋為什麼要在死前佈置這一場大戰。

實在是,不這樣做,很多頑固觀念根本不可能被摧毀。只有戰爭才是社會發展與改革最大推進與破壞方式。

破壞與建設本身就是雙生子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