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不管他有沒有忘記。
這一句話都有分量。
尋常人說再過分的話都沒有什麼用的。但是徐達不一樣。他可不是尋常人。他留下的話,哪怕僅僅是模稜兩可的話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如果徐家拿出這些話,為***背書。對朱允炆的登基合法性,是一個巨大打擊。
甚至南京的正統都會被動搖。
當然瞭如果這樣做,徐家也不可能有什麼好下場。
這就是徐家對北京的投名狀。
畢竟趙高李斯這個典故,誰都知道。
也就是在徐達看來,朱雄英就是北上將兵的扶蘇,而朱允炆就是胡亥。
姚廣孝說道:「這一件事情,我一定轉告我家大人。請徐四爺放心。今後徐家就是自己人。」
徐增壽說道:「請姚先生告訴何兄,如果他需要,我徐家可以做一切時候,包括這我家全家立即去北京。」
徐輝祖是很大氣的。
有幾分徐達的風範。他既然決定了投奔北京,就做了最決然的決定。那就是向北京表明,徐家所有的忠誠,包括放棄南京一切家產,甚至拋棄徐家一些子弟的性命。
畢竟,他很明白,牆頭草的下場不會好的。
要麼不做,要做就做徹底。
當然了,做到什麼地步是一回事,態度一定要擺出來。
姚廣孝很明白何夕的想法,他才不會讓徐家投奔北京的。徐家投奔北京對北京有不多少好處。總體上好處不大,最多不過多了一個將才。徐輝祖或許有能力統領一路兵馬。
甚至姚廣孝也沒有想過讓徐家發動影響力,為前線提供情報。
一來沒有什麼用處。
畢竟這年頭情報傳遞,是很麻煩的。
情報很難及時傳遞到位。即便有情報也沒有什麼用處。
二來,在姚廣孝看來,徐家的價值並不在此。
姚廣孝心中暗道:「我本來覺得,李景隆的實力太過單薄了一些。在很多事情上,做不到操盤。而今有了魏國公府,很多事情就好辦多了。」
姚廣孝說道:「四爺何出此言?朝廷那邊絕對不會強人所難的。如果四爺想為朝廷辦事。那麼現在就有一件事情。」
徐增壽說道:「何事?」
姚廣孝從袖口掏出一張地圖,放在桌面上。
徐增壽本來以為是那個軍事要地的地圖,但是細細一看,皺眉道:「這不就是江寧鎮的地圖嗎?」
姚廣孝說道:「不,是江寧區。」
江寧區這三個字一出,徐增壽與李景隆忍不住對視一眼。
江寧區這個概念,是剛剛從丁顯那裡得到的。雖然說,他們都知道丁顯在準備什麼。但是確定在什麼地方,還真是今天才知道。
而他們剛剛知道的同時。結果李景隆也知道了。
這訊息也未免太快了一點。
這讓他們有些五味雜陳。
高興於北京的實力強大。說明他們選對了。同樣擔憂於北京的實力強大。或許,他們將來的日子,不會太好過。
也算是幸福的煩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