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黃金屋線上免費看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一十三章議會成立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一十三章議會成立 (2 / 2)

解綸只能放棄,而且即便他放棄,他出的錢,也不可能要回來。

不過,何夕還給了他一點安慰,張友直是議長,他是副議長。

如此一來,一場大會開完,總共有四千萬元左右的國債進帳。

一下子因為河間大戰的財政缺口就解決了,等於提前徵收了兩年的賦稅。.

朱雄英見狀,忍不住對何夕說道:「如此一來,朝廷就可以解憂了。」

何夕搖搖頭說道:「解憂?還太早了。」

何夕才看不上這些錢的。畢竟,何夕與燕王不一樣。燕王靖難的時候,奮戰數年,其實只有北京周邊數府,最後的南下,幾乎是孤注一擲,不勝即死。不管打成什麼樣子,燕王都是有進無退,是因為他知道,不勝利,北京已經難以為繼了。

而何夕要做的是一場大改革。

並不僅僅打仗。

改革需要錢,打仗需要錢。甚至欠錢本身也是改革的契機。

傳統小農經濟,都是很保守的。將欠錢當成了罪大惡極的事情。而維持現代化工業化的財政開支,更是一個天文數字。但是面對社會的變革,這種變化也是必須的。

但問題是,朝廷掌舵人卻未必願意為這樣龐大的開支買單。如果一來,朝廷一些功能就會被很多資本家所取代。

這代表中央政府失去了權力。

雖然何夕想要進行改革,但是何夕想要的未來決計不是一箇中央政府失能,資本縱橫的時代。畢竟中國太大了。沒有一個強勢的中央政府,根本不知道會發生一個什麼樣的事情。

但是如果改造?

那自然先讓大明朝廷欠一大筆錢。很大一筆錢。如此一來朝廷上下都想著怎麼還錢。

而生產力的爆炸增長,只要大明統一天下,還錢就很容易的。

比如四千萬元的國債,如果大明一統天下,也不過是一年的財政收入,這還是沒有任何改革的情況下。而須知清末稅制改革之後,賦稅都有好幾億元之多。

雖然這裡的元未必全部等價。但也看出來,社會發展對財政帶來的好處。

即便欠上十億元,二十億元,如果以每年五千萬元的財政收入,那自然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,甚至連利息還起來,都很困難。但是如果大明財政收入超過北宋六千多萬貫,達到一億兩億乃至於三億甚至更多,這些錢也不過十年功夫都熬出來了。

那問題來了。當大明朝廷年收入這麼多的事情,又還完債,該怎麼辦?

讓他們退稅,想都不要想。

官僚這東西,扒拉到碗裡的東西,從來沒有想過再讓出來的。

這麼多錢足夠何夕對整個大明進行改革了。花錢改革,何夕遇見的阻力也會很少。

畢竟,在很多時候即便何夕大權在握,也要考慮上上下下的感受。而且欠錢這一件事情,也能提高商人在大明的社會地位。雖然何夕不喜歡資本家。但是奈何,如果商人也就是資本家的社會地位太低,根本不利於商業發展。

何夕自己倡導提高商人地位是沒有用的。畢竟地位這東西,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爭取的。

讓商人給朝廷提供更多的賦稅與財富,從而讓朝廷對商人依賴,自然而然提高了商人的社會地位。就好像議會這一件事情,如果在太平的時候,朱雄英決計是不肯的。

但是而今,這不是沒有辦法了。

欠錢的未必都是大爺,但是朝廷怎麼也要講究體面,總是要特別對待一些,最少能將商人從所有官僚們的

魚肉,變成只能朝廷魚肉,其他人誰敢染指,朝廷不答應的地步。

即便如此,對商人來說已經是一個好訊息了。

就像而今,反正在議會之中有名字的大商人,對於一些縣令知府來說都不能得罪了。一些小吏員自然不能上門敲詐了。至於有錢卻沒有在議會之中列名的會有什麼下場?

何夕不會問。但是想來也是很難熬的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