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黃金屋線上免費看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一百九十六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一百九十六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(2 / 2)

畢竟之前,並不是沒有。只是數字太大了。會引起恐慌的。

畢竟市場是有情緒的,如果單純的計算能夠代替市場情緒,那麼經濟學僅僅保留數學部分就行了。

那怎麼搞這多錢?即便是發債,也必須要人買才行。

最好的辦法,是讓下面人自願的將稅交上來。

說起來可笑,這卻是何夕面對的事實。

無他,這年頭很多經濟方面的犯罪都不是犯罪,剛剛開始的時候,何夕還想用查賬的方式確保賦稅徵收。但是時間一長,經濟繁華增加,即便順天府有過萬吏員,要這些吏員一一查證,這些人不用做別的事情,單單他們手中的賬目,足夠他們查到天荒地老了。

而且將稅收標準定得死板,那下面的企業大部分都要死,成為少部分在稅收上有特權的企業的狂歡,將稅收標準定的很細,朝廷是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的。

畢竟在農業社會,分散的農業生產區與各地自耕農,是無法聯合起來反對抗一個強大的朝廷的。朝廷可以用強制的辦法來徵調各地的物資與生產剩餘。不需要對百姓有什麼交代。看書菈

而百姓唯一能夠反抗的辦法,只有一個,那就是起義。

所以王朝週期律就是這麼來的,上層無限制的壓榨,下層沒有其他對話的可能,只能用如此決絕的手段,拉上層一起下地獄,然後在廢墟上開闢一個新的王朝,再來一輪。

但是事情到了工業社會,就不一樣了。

農業社會的先進生產力在農田,在自耕農。而工業社會先進生產力,在工廠。不可能將工廠繼續分割到每一個工人。單個工人生產力無法代表先進生產力的。工廠這種新生產模式才是先進生產力。

朝廷想從先進生產力之中獲得財富或者賦稅,他要面對的不是一個個分散的弱小的自耕農,而是一個個資本家,工廠主。他們的都是有力量的。

這種模式更近乎於東晉南北朝,世家大族的莊園經濟。

當然了,這裡說的是朝廷與他們關係,而莊園經濟是與工廠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。但是司馬家的朝廷面對各地世家硬氣不起來,同樣的問題也在北京朝廷這裡了。

強制的辦法不行,那隻能用更具有藝術性手段了,讓這些人自願交出錢來。

但這裡有一個問題,那就是法統問題。

為什麼說意識形態最為重要?

人是社會動物,就必須有規則,沒有規則,就是誰強誰有理的叢林法則。而一套規則,想要讓別人聽從,就一定要有「道理。」而這個道理,就是意識形態。

何夕之前一直迴避意識形態,也就回避儒學之中關於天子的論述,就是不想刺激儒學的守舊派。同時也不想刺激朱雄英。

因為朱雄英的皇帝權力,就來源於儒學對天子的詮釋。

敬天法祖,這四個字,到盡了皇帝權力來源。

天者,天命也。說明皇帝上承天命,是天之子,類似於日本人說世間神。法祖,這也說,天下者,列祖列宗之天下也。皇帝的權力還來源於自己的血統。

這天下是祖宗的天下。

這說了皇帝權力的兩個來源,同時也給出儒家用來限制皇帝權力的來源,對天意的解讀是儒家的權力,對祖制的解讀也是儒家的權力。這就形成了權力制衡。

這其中,從來沒有商賈的地位。

而今皇帝要讓商賈工廠主資本家付出額外的錢?總要有一個說法吧。

就好像現在,南北之爭,是正統之爭。但是商人不在乎正統。在很多百姓看來,無非是兩兄弟爭家

產,你們爭家產,讓我們傾家蕩產?這是什麼道理?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