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這麼多人,抱團自守,決計不可能讓對方一天就拿下來了。
時間在他這邊。
他又何必著急。
隨即,吳立一聲令下。
一個個小方陣展開。形成層層疊疊的橫隊。橫隊與橫隊之間,留有相當的距離,既是火力通道,也是騎兵,或者炮兵進出的路徑。
隨即,在第一層橫隊後面,數千人全部取下火銃,拿起工兵鏟,開始就地挖掘起來。
挖掘壕溝,修築工事,在工兵鏟的作用下,是非常快的。
如果,盛庸無動於衷,吳立不介意原地修建一座城池來。
這是盛庸最不想看到的局面。
但是事到如今,只能硬吃了。
盛庸
一聲令下,南軍步陣開始行北軍行進。
雖然說,傅友德不可能在全軍推行北軍的改革,但是在某些軍隊之中推行還是可以的。而今的南軍軍陣,與北軍的相差不大,也都是三列橫陣。
只是在指揮上,盛庸要比吳立辛苦多了。
雖然吳立的參謀體系不算完善,但是吳立最少有一個專業的參謀體系,吳立只需下達大概的命令,自然有將吳立的命令分解成具體的命令,傳遞給下面的各單位。
而盛庸雖然也有自己的幕僚團體,但是與專業參謀團體是完全不一樣的。在各方面都差了很多。
不過,盛庸能將南軍指揮的井井有條,可見盛庸的確是有過人之處的。
而且,北軍的中下層軍官都是經過培訓的。而南軍卻沒有經過培養,很多都是急就章的上任的。於是,整體上,南軍的陣型就比北軍混亂的多。
具體就表現在,南軍的橫陣行走一兩百步就必須有一個整隊的停頓。而北軍能基本保持隊形不變,就有一點點小問題,也在能在行進之中解決掉。
雙方軍隊,越來越近了。
以北軍每千戶五門步炮,這一次總共帶出來二百多門炮。不過這炮最吃輜重了。在輕裝的時候,有相當一部分丟到了浮河北岸。
而此刻吳立手中,只有一百多門火炮。
不過,即便一百多門火炮聚集起來的威力,也是相當可觀的。
雖然南軍越來越近。
吳立一聲令下,前面的橫陣立即轉變為方陣,露出了後面的炮兵陣地。
一門門火炮開火。
橫陣可以有效減少火炮的殺傷。
比如,實心炮彈很有可能,打在橫隊與橫隊之間的縫隙之中。即便是彈跳,也讓過了橫隊。當然了,這個情況的機率不大。但是平均每一枚炮彈打死的人數量也不高。
特別是這裡的土地,都是農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