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六章盛庸面聖
「那你想做什麼?」朱允炆厲聲說道。隨即將手中的奏疏,扔在盛庸面前。說道:「你看看。」
盛庸這才敢抬頭,拿起這些奏疏。一一看過去。
不是別的。都是彈劾傅友德的奏疏。
不知道什麼時候,彈劾領兵大將,成為很多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。不管是真是假的。只要往領兵大將身上堆罪名就行了。
同樣不管是真是假。這些罪名,都會成為君王手中用來制衡大將的手段。如果需要用大將的事情,這些罪名都是廢紙一張,以示君主之寬宏。如果需要治罪的時候,就是足以覆滅滿門的罪名。
此刻的傅友德也是如此。
彈劾傅友德的奏疏,如山似海。傅友德在前線做的事情,從來不是不可指摘的。
只看朱允炆需要不需要而已。
盛庸卻沒有這個心態。盛庸看過這些奏疏,什麼傅友德陰謀造反,傅友德與北京暗通,等等,一個比一個罪名重。頓時驚慌失措了。
他再次伏地說道:「臣敢以性命擔保,潁國公絕無此意。潁國公是冤枉的。」
朱允炆忽然嘆息一聲,說道:「起來說話吧。」
盛庸這才緩緩起身。
朱允炆嘆息一聲,說道:「朕豈能不知道潁國公之忠心,潁國公是朕的岳父,潁國公不忠心於朕,又忠心於誰?」
盛庸立即說道:「陛下英明。」
「但是,」朱允炆說道:「你也要為朕想想,有些事情,也要為朕考慮一下。前番國公說火器不足,好,朕給火器,太平鐵廠人手多了三倍有餘,所產軍械南京一件不留全部運到了江北。可以說,南京盡心竭力滿足國公的需求。至於這些雜音,也不用去管他們。朕都得起。只是,國公也不能這樣吧。去歲是一變,今歲又是一變,去歲之事,朕方才安撫好這些老臣們。你而今又給朕出難題了。」..
「你也不看看,你們要做的事情。將何夕的徒子徒孫的引入軍中,方首輔會答應嗎?換這麼多的將領。韓國公會答應嗎?這不是為難朕嗎?這朕完全是做不來的。」
「今日,你給朕一句實話。是不是朕做不了這樣的事情,北邊就不會打仗了。賊人就要南下了。」
朱允炆這一番話,說得有軟有硬,又留有餘地。
其實,他知道盛庸目的的時候,就已經惱怒之極了。很想解除傅友德的兵權,尋其他人代之。但是他思來想去,卻找不到能代替傅友德的人。隨即又細細研讀傅友德的改革,與北軍那邊傳來的情報。
他也相信,這種改革,一定對戰鬥力提升有很大的作用的。否則的話,北京那邊不會費這麼大的事情,做這樣的事情。
但是,北軍做的事情,他們就要亦步亦趨的跟進嗎?
就朱允炆來說,是不想的。
朱允炆覺得,應當是南京各方面都超過北軍,才是正常情況的。而不是作為一個跟隨著出現。
如此一來,朱允炆對於傅友德抄寫北軍的作業,天然的反感。
當然了,這種反感還不影響朱允炆的決斷。
但是出於權力鞏固的本能,朱允炆不允許北伐軍成為一個獨立王國,北伐幾十萬大軍,成為傅友德的私兵。現在這些軍隊自然不是傅友德的私兵。但是問題是,隨著傅友德一次一次改革。最後是什麼樣子?
朱允文覺得,自己不能跟著傅友德的節拍走。
傅友德說什麼就做什麼?將來傅友德平定北京之後,以新勝之軍,舉兵南下,難道他也束手就擒不成?
當然了。朱允炆擔心群臣的意見。這也是實話。
從政治利
益上來說,朱允炆看不出來,這些人有支援這個方案的可能。朱允炆更不想損害自己淺薄的政治威望,去推行一個人,讓傅友德得利,大明其他政治勢力都有損失的變革。
同樣,朱允炆還不想與傅友德撕破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