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沈作為將門子弟,從小都渴望打仗,因為他從小的教育,他想要的一切,都要從戰功之中獲得。而今他忽然走到了自己反面。
人的成熟很多時候,都是這樣。完全否定了自己少年時期的想法。
而也是這一刻,葉沈從一個年輕將領,真正走向天下名將的道路。
看見戰爭帶來一切利益,也能看到戰爭帶來的巨大傷害,感受到作為將領眼中的戰爭,也感受到最普通士卒,最普通百姓眼中的戰爭,葉沈才能真正把握戰爭。
只有沒有真正打過仗的人,才叫囂戰爭。而真正與戰爭親密接觸,感受到他的殘酷的人。不會如此輕浮。
而這個時候,忽然有一個來報。說道:“將軍,斥候來報,再南邊發現,發現”
葉沈說道:“發現了什麼?”
“發現好幾村子,寸草不留,所有人都死了。南軍屠村了。”這個士卒說道。
葉沈大吃一驚,說道:“什麼?”
其實葉沈在知道傅友德沿著運河東側東岸北上的時候,葉沈就下令讓運河東岸的百姓堅壁清野。全部撤到西岸來。
只是葉沈並不覺得,傅友德會做出什麼事情來,畢竟,傅友德是大明國公,這些百姓是大明百姓,傅友德這麼做,是會被詬病的。葉沈的主要目的是不想讓傅友德獲得補給。
但是效果很不好。
其實古代打仗,對老百姓固然是一場災難,但是大明的軍紀尚可,不管是北軍與南軍,到差不多。對於普通窮人來說,即便逃又能逃到什麼地方?
家裡一點家當,是他們所有家當,不可能丟棄。
葉沈也沒有要求強制執行。
他完全不明白,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?傅友德是怎麼想的?
隨即葉沈內心閃過一個念頭,暗道:“我怎麼給何大人交代?”
何夕之前給他說過,要儘可能保護百姓。葉沈也知道,而今北京所轄各地,產糧區比較少,河間府放眼全國,也不是什麼太好的產糧地,但問題是,對北京方面已經是很重要了。
傅友德這樣做,對北京方面戰爭潛力傷害很大。
想到這裡,葉沈忍不住一巴掌拍在一個墓碑上,手上本來已經結痂的傷口,再次崩裂開來。
時間回到三天前。
如果有可以的話,傅友德也不想下達這個命令。
只是,在傅友德看來,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。
傅友德與葉沈是完全兩代將領。
傅友德是在元末戰亂之中硬生生打出來的。什麼勝仗敗仗,險戰惡戰,傅友德都打過,但本質上,傅友德是一個野路子,兵法什麼,不能說沒有讀過。但是他是一邊打一邊讀的。
在打仗的經驗上是非常豐富,但是對於兵法理論來說,卻有點淺薄了。更因為如此,傅友德做戰更依賴於經驗。
但是葉沈不一樣。
葉沈真正成長,是跟隨何夕去南洋,當何夕的護衛。這一段時間。
這一段時間,何夕有時間都給葉沈講解軍事理論。當然了,何夕說起理論來是一套一套的,實際上,具體指揮作戰就不行了。而葉沈在父親的培養之下,輪換過遼東下面各個職位,對大明軍事體系有著全面的瞭解。
經過何夕理論培養,雙方結合在一起。才有葉沈做的根基。
傅友德與葉沈在遇見一件問題的時候,思考過程是完全不一樣的。傅友德所想的,就是他經歷過,或者聽說過的相似戰例,然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,看看能不能應用在眼前。而葉沈卻是用自己的軍事理論分析眼前的事情,想出應對手段與辦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