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沈沉思了好一陣子,胸脯起伏不
定,就好像是風箱一般,好久才咬著牙說道:「撤吧。讓他們在車陣後面訊息,如果敵人要追過來,直接開火,不分敵我。」
葉沈也是沒有辦法了。
他之前不撤,非但不撤,還將手頭的人馬增援進去,不是不想撤退,而是不能撤退,當兩邊人馬都打在一起,怎麼可能撤啊,牽一髮而動全身。撤退的話,很有可能引起總崩潰。
這一戰打成這個樣子,葉沈覺得已經敗了。但是打了敗仗,總好過全軍覆沒吧。
咬著牙撐著,還有轉機。但是撤退,很有可能全軍覆沒。
只是而今,葉沈也沒有辦法了。
眼看下面撐不住了。只有想辦法收攏過來,用火器壓制陣腳,隔開雙方,即便有大量無差別射擊,葉沈也沒有辦法了。能保全多少,就保全多少了。
只是,一個葉沈萬萬沒有想到的局面發生了。
那就是,葉沈這邊撤隊,南軍並沒有追擊。
此刻雙方都打得精疲力盡。只是都咬著一口氣。不敢洩。而今南軍目送北軍撤退,並沒有任何一個命令,而是自發的。因為他們也打不動了。
傅友德見到這個情況,嘆息一聲,說道:「撤退吧。」
傅友德本想一舉擊破葉沈,今日一戰,這個想法已經破產。
更加讓傅友德難過的一件事情,那就是作戰思路的破產。
是的,當北軍大規模裝備火器之後,傅友德也研究了火器發展,感受到火器的變化,傅友德在戰術上也有自己的想法。也算是路徑依賴,傅友德一輩子都指揮冷兵器作戰。火器從來是輔助作用。
這種情況下,傅友德轉變思想是很難的。更重要的是,在火器戰法上,北軍有先發優勢。這種情況下,不另闢蹊徑的話,僅僅是追趕北軍,很長時間,他們都要落在後面。
當然了,還有一點不好說明的原因。
傅友德是什麼人?大明國公,天下名將。而秉承火器新戰法的是什麼?是何夕,何夕在軍事上的威名遠遠不能與傅友德相比,而傅友德也不想居於何夕之下,跟著何夕亦步亦趨。
傅友德才想搞出新的戰法。
一方面強大了,很多人想當然覺得另外一方就弱,火銃遠端殺傷很厲害,但是傅友德看見了火銃,那麼是加了刺刀的火銃,依然覺得,火銃加刺刀之後,依然比不上刀槍管用。
傅友德的想法,就是儘可能與純火器軍隊進入肉搏戰之中。
今天一戰,這個戰術思想體現。一句話,子彈是笨蛋,刺刀是好漢。
只是而今一戰,讓傅友德完全不敢相信。
是的,他承認火器軍隊肉搏是有問題的。但是這個問題並沒有大到是致命缺陷的地步。
傅友德所部人員是少於葉沈的。今日如果從傷亡上來說,也是葉沈所部傷亡更大,從這個角度來說,傅友德是勝利者,但是傅友德沒有那麼傻。
傅友德帶領的軍隊,在南京所有軍隊屬於精銳了。傅友德並不覺得在肉搏上,誰能勝過他了。他連自己的親兵都投入進去了。對方都吃下來了。
甚至打出了傅友德都感到吃驚的反擊。
那就是抱著火藥的反衝鋒。
這種情況,任你人中呂布,馬中赤兔,都要變成渣渣。
而今傅友德付出代價,雖然還沒有請點出來,但是傅友德卻知道,他這一支大軍,元氣大傷,沒有幾個月的休整,是恢復不了戰鬥力,甚至即便恢復了戰鬥力,也未必能比得之前全盛之時了。
畢竟很多戰將都不是能隨便補充上來的。。
但是他的戰略目標根本沒有達成,面對元氣大傷的葉沈所部的堅壁,不僅僅這些
精疲力盡的將士們沒有進攻慾望,連傅友德也沒有進攻的慾望,說是怕了,有些過分了。只是傅友德知道根本不可能有什麼結果了。
何必讓將士們白白傷亡。
這幾乎是一場敗仗了。
傅友德並不是沒有打過敗仗的人。但是這一場敗仗讓傅友德找不到前進的方向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