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,何夕下了這麼大功夫的軍隊,不是原本明軍精銳的對手,何夕就要反思一下,自己是不是什麼地方做錯了。
不過,何夕縱然信任葉沈,但也要做完全的準備,派一支軍隊南下,查漏補缺。也是很正常的。
只是情況也是如何夕所言。
這近十萬的騎兵南下,北京所有機動兵力都用盡了。雖然北京依然有兵。但是北京這座城市,已經周圍的工業區難道不需要兵力鎮守嗎?
都已經不能調動了。
葉沈不知道何夕如何想的。此刻他已經沒有機會想多少了。
葉沈終於知道了,他與傅友德這等老將的差距。
傅友德僅僅有了一個小花招,就讓戰場陷入了他的節奏之中。
傅友德研究過北軍的各種戰術。
他最後得出一個結論,那就是在火銃疊射面前,最後不要硬衝,不划算。
但是,列陣對沖,就不能打仗了?
笑話?
遼軍從來不衝擊北宋軍隊的堅陣,難道遼軍就打不過北宋軍隊了。
沒有機會,創造機會。沒有戰機創造戰機。
這才一流名將所為。
傅友德很快就想到了辦法,那就是不等北軍列好陣勢就開打。在很多人想來,戰場更多是宏大的場面,無數將士的廝殺。熱血沸騰,但是真正的將領看來,戰爭之中最多的行軍,是日復一日的在太陽下面行軍。
從行軍狀態轉變為列陣狀態是需要時間的。
用現代話,那就是說傅友德追求一場運動戰。
葉沈並不是沒有防備。
葉沈非常小心謹慎,他雖然大舉出兵,甚至將騎兵撒出去,與南軍的騎兵戰鬥,爆發了數次千人級別的騎兵對戰。總體上,不分勝負。
畢竟,明軍騎兵大家訓練水平都差不多。
戰馬也都差不多。裝備也都差不多。彼此之間打成這個樣子,也是很正常。
而葉沈謹慎逼近傅友德部,也很擔心,傅友德來一場突然襲擊。每天葉沈都崩著一根線,想要尋求與傅友德一場正面對決。只是,傅友德根本不搭理他。
兩支軍隊在運河以東地區,就好像一對跳舞的男女。
一個尋求接觸,一個要擺脫,但是一旦拉開距離,擺脫的那一個人就會回來了。
這種接觸,試探,脫離,讓葉沈壓力很大。
畢竟,對面是傅友德,葉沈怎麼可能不緊張。但是即便葉沈再準備,還是被傅友德抓住了破綻。
就在葉沈早上剛剛離開營地,不過幾裡,就遭遇了傅友德狂風暴雨一般的進攻。
甚至這個時候,葉沈都不知道,他得到的情報,傅友德在三十里之外,怎麼一夜之間,就在營地外了。到底是下面人情報有誤,還是傅友德耍了什麼手段,或者說,傅友德一夜之間,忽然出現在葉沈部外圍。
總之,一場大戰已經不得不發了。
而今的局面,對葉沈很不好。
大軍剛剛離開營地,回去營地已經來不及了。而這個時候,整個軍隊還
在放鬆的情況下。整頓需要時間。而今已經來不及了。
雖然說,在訓練之中,這種緊急整隊從來不少,但是訓練的時候所需要的時間,與戰鬥之中需要的時間,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了。能將訓練之中的成績,在戰鬥之中發揮出三成,就已經是很厲害了。
傅友德根本不會放過這個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