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章軍制田制
何夕說道:“那就一項一項的來,你剛剛說遼東好辦,那就先從遼東來辦。不過,朝廷的土地不能白給人,每一個人想要土地,就必須為朝廷交稅,就是血稅。”
劉璟一愣,說道:“你的意思是徵兵?”
何夕說道:“正是。大戰在即,豈能不擴軍,而今這戰事才剛剛開始,還不知道要打上幾年的。怎麼?你覺得高麗人,不願意為大明效力。”
這一場大戰,最終會死掉多少人。何夕是不知道的。但是何夕卻喜歡死亡的人口比例更符合他的心意,而遼東的問題就是高麗人過多了。誠然,何夕也知道,其實這世界上的底層百姓,很少有國別認識。即便有,時間長了,也就忘記了。
兩三代後,這些高麗移民的後代,別人說他們不是大明百姓,非要生氣不可。
但是那是將來。
日本的反覆,提醒了何夕。很多事情,不宜想太遠。眼前的事情不解決,想再多也是沒有什麼用處的。
所以,將大量高麗人投入戰場之中,戰後出色的提拔成為軍官,在全國各地任職,一般的人,可以分散到全國各地屯田,至於死在戰場上的人,也就死了。
大明人都死的?高麗人死不得?
如此一來,也可以減少內戰的傷亡,改善遼東的人口結構。
劉璟說道:“何大人,其實你不必另眼看高麗百姓,且不說高麗百姓之中漢人不少,而今十幾年過去了,大部分高麗人都會說漢話,與漢人無疑。也願意為朝廷效力。畢竟他們在高麗僅僅是奴婢。任人宰割,而在大明卻當了人。雖然在大明這樣那樣的問題,但是他們對何大人您從來是忠心耿耿的。願意效死的。”
何夕有些奇怪說道:“為什麼?”
劉璟說道:“因為當年你辦那一場大案。其實大人你沒有注意,真正在廠礦之中,任上面欺凌不敢反抗的,高麗戰俘居多。他們本來以為這就是理所當然的。但是,是你告訴了他們,這不是理所當然的。您當年壯士斷腕,這些年沒有人敢對他們過分。所以,他們對您特別的崇拜。”
何夕一時間有些恍惚,不敢相信。
是他親手覆滅了高麗王朝,雖然最後的棺材釘,不是他釘下來的。但是這些高麗人背井離鄉,從家鄉到遼東安居,其中顛沛流離,是何夕主張,操辦的。
而這些人恨自己入骨,何夕是很能理解的。甚至有高麗人隱藏在暗處,準備刺殺自己,何夕也覺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,但是高麗人崇拜自己。卻讓何夕難以理解了。
是何夕低估了自己將人當人,這個很簡單很樸素政治觀念對人影響,畢竟高麗王朝的政治結構,還類似於中國南北朝,世家大族統治一切,百姓更多是奴婢而已。除卻僧人幾乎沒有出頭之日。
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高麗底層精英,寧可去死,也要搏一個微薄的希望。
而何夕雖然打敗了他們,但是對於很多高麗奴婢來說,他們得到的更多,特別是而今他們能夠得到了土地,對與高麗底層寒門,讀書人來說,他們有了出頭的機會。與高麗官職都被上層把持不一樣。
遼東的機會很多。
雖然說,一開始對高麗人信任有限,不開發高階職位。但是高麗人佔據遼東相當大一部分,這個事實不可能改變的。如果強制壓制高麗人的精英不許他們有出人投地的機會,那就是將這些人推到另外一邊。甚至成為遼東危險的源泉。
劉璟的政治手腕,可不是這麼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