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章燕王之心
這個傅忠一個好大的難題。他要同時做三件事情,鎮壓日本,保護控制東洋諸藩王,進攻遼東。
傅忠算是年輕一輩很不錯的將領,是傅友德手把手地培養出來的。領兵打仗比不老一輩差多少,更何況而今藍玉被誅殺,沐英病死,大明年輕一輩的雙子星退出歷史的舞臺。
傅忠也就冒出頭了。
但是傅忠並不是一個無能之輩,面對這樣的局面,也頭疼得很。
他可沒有三頭六臂。
這三件事情,想要解決,必須分出一個主次來。但是這個主次,並不是他能做出決斷的。
尤其新君登基,遇見而今的局面,傅忠也不瞭解朱允炆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,更不敢擅自做主。只能請示朝廷了。
這也需要時間。
傅忠暗道:「兵貴神速,北京事發突然,我若神兵天降,直撲瀋陽,未必不能一舉拿下,只是而今,說什麼也晚了,將來的局面,不好辦啊。」
尤其是傅忠想到,靖江王起兵,海上秩序也變得混亂起來。
而傅忠所部一切物資都必須透過海運從江南送到。
這也很成問題。
燕王府。
燕王已經沉思了好很長時間了。
自從燕王知道朱雄英即位監國之後。燕王就不怎麼見人了。自己將自己關在房間之中。思考而今的局面。
不過,燕王雖然不見人。但是各方面的訊息,卻是源源不斷的。
燕王在北平那麼多年,豈能沒有足夠的人手與眼線?燕王在南京豈能沒有安排人?更不要忘記燕王的岳父是誰?所以,整個大明各方面的情報,源源不斷地到燕王手中。
而燕王不見下面的人,下面的人只能寫奏疏,將自己的想法報告給燕王。
而朱雄英,何夕,朱允炆都有書信給燕王。
其中內容大抵一樣,都是百般拉攏。
各有各的說法。
之所以如此,因為燕王這幾年,只准備一件事情,那就是厲兵秣馬,準備北伐。這三年之內,燕王不僅僅在松嫩平原上深耕,更是在漠北草原上與瓦剌爭奪。
雙方已經暗地交手很多次了。
在燕王看來,而今他手中有近十萬騎兵,兵精糧足,更是摸索出一套在漠北草原農牧業生產的新辦法。雖然不能如大明境內一樣,但是將牧民從遊牧改為定牧,並在漠北建立城池,建立起穩固的統治,卻已經可以了。
這種情況下。
燕王已經決心西征了。
但是忽然之間,南邊就出了這樣的事情。一下子打亂了燕王所有計劃。
燕王眼前的選擇無非幾種。
一種是聽從南京朝廷的詔令,南下平叛。到時候從南京朝廷之中得到足夠的土地。第二種,那就是與自己大侄子會盟,加入北軍行列之中,等將來大戰勝利之後給他足夠的封賞。
第三種就是中立。
再有就是自己獨立南下爭奪皇位。
畢竟,他當年與皇位不過一步之差而已。
要說燕王甘心,誰也不相信。
而燕王閉門不出,本身就代表著一種猶豫。
燕王思量很長時間。終於將練子寧請了進去。
燕王與練子寧相對而坐,中間有一壺熱茶,燕王給練子寧倒了一杯茶,說道:「練兄,邱福等人都給上書,為什麼你隻字不提?」
練子寧說道:「因為沒有什麼可說的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