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雄英品出來解縉話裡的意思。
大戰一起,淮西人就變得非常重要,因為不僅僅大明勳貴之中多有淮西人。而且各級衛所的指揮使,指揮同知這一級別的將領,淮西人也不少。甚至站多數。
故而拉攏重用淮西人,是非常重要的。
瞿能是淮西老人,資歷很深。能力也不錯,特別是太子朱標留下的人,只要拉攏過來,一定是效忠朱雄英的。
可以相信,最少比平安,鄧鎮值得信任。
朱雄英有些煩躁說道:「瞿能心思還不明白的。」
解縉說道:「他成為內閣大臣了,天下人就明白他的心思了。」
朱雄英一愣,不由說道:「好。實在太妙了。」
解縉的意思很明白,是的。而今瞿能態度不明,先宣佈瞿能為北京的內閣大學士,樞密院使。如此一來南邊怎麼看他?相信他與北邊一點關係都沒有嗎?好吧,退一步說,朱允炆氣度恢弘,不以為意。但是南京那邊能拿出什麼樣的位置拉攏瞿能,五軍都督府之中,某軍都督?
想都不要想。
且不說,幾位國公,就是下面十幾個侯爵,幾十個伯爵在,怎麼可能輪到瞿家,是的。瞿家是淮西一脈。但是瞿能在淮西集團中的影響力,根本不能與這些人相比。
瞿能去了南邊,連一個都指揮使,都未必能拿到。
這落差太大了。
縱然瞿能能夠忍受這個落差,南京覺得瞿能能夠忍受這個落差嗎?有些時候,猜疑鏈一旦開始,營造互信,就不大可能的。
更何況,在解縉看來,瞿能本身就在猶豫之中。
朱雄英這才覺得,解縉這一計太妙了。朱雄英本來對北巡,令瞿能來投有些不大自信,但是而今,卻不一樣了,他忽然有了信心。
朱雄英興奮的說道:「你還有推薦沒有?」
解縉說道:「還有就是劉璟。」
朱英雄說道:「劉璟?他不是何夕的人嗎?」
解縉說道:「臣以為殿下,應該摒除一個想法,那就是誰是誰的人?臣下可以說這個,但是殿下不可以說這裡,對殿下來說,不管是誰提拔的,誰用的。都是大明的人,是大明的人,就是殿下的人。」
「而劉璟乃是勳臣之後,浙東這些年雖然沉淪下僚,但並不是沒有東西的。而南京復起韓國公一脈,殿下自然要反其道而行之。」
朱雄英聽了,他越琢磨了,越覺得劉璟這個人合適。
首先,劉璟這個人才華不錯,雖然說遼東是何夕打的底子,但是劉璟能繼承何夕的底子,並在此繼承上,繼往開來,大有建樹,這本能就說明了劉璟的能力。
不說別的,何夕在遼東的時候,遼東糧食依然很緊張的。但是現在的遼東,已經能對外輸出糧食了,單單這一點,就是一個大功績。
其次,劉璟這個人的背景,也很能說明問題。
劉璟是劉伯溫的兒子,這一點就說明了,他不可能完全依附何夕。最多算是合作伙伴。即便劉璟信服何夕,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驕傲。不會輕易低頭的。解縉更是暗示朱雄英,他可以將劉璟拉過來。
甚至可以從劉璟開始挖何夕的牆角。
畢竟他的身份,天然有很多人投奔,這就是名分大義的作用。即便何夕也無法阻攔。
再有,就是劉伯溫與李善長的矛盾,或者說淮西派與浙西派的矛盾,當年劉伯溫的死,大有貓膩,有人說是胡惟庸毒殺的。是與不是,時間太久了。朱雄英不清楚。但是有一點,朱雄英卻是很明白的。那就是浙西與淮西勢不兩立。
而今
韓國公一脈復起,劉璟只要沒有腦子沒有出問題,就不會投奔南京去的。是一個能被信任的人。最少比吳高更被朱雄英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