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黃金屋線上免費看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四十五章何府小會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四十五章何府小會

第四十五章何府小會

何夕與楊士奇的話,並不是單獨與楊士奇說的,而是分別與自己手下得力干將談,當然了,因為每一個人性格不一樣,言語之上,也各有不同。一番談話之後,這些人都紛紛向何夕表示,必將勠力同心,撥亂反正,將變法進行到底。

何夕心中明白,這些人的心思未必完全與自己相同。

從管理學上來說,一個人有效管理的人在七個左右,並不是說,沒有天才能夠韓信點兵,多多益善。但是何夕卻有很清楚的自我認識,他的管理能力,比這個時代的人傑並沒有高出多少。

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,他的管理能力,也算是很厲害了。更是典範勞模,但是即便如此,他也是屢興大案,這就代表了朱元璋對下層的失控。

人死蓋棺論定,何夕越發理解朱元璋了。何夕以為當初自己的很多事情是瞞得過朱元璋的。但是而今看來,並不是。而是,朱元璋看上去兇悍與嚴厲,能讓小兒止啼的名聲之下,是虛弱與乏力。

朱元璋沒有辦法。

乾隆說,不聾不啞不做家翁。儒家向來反對察察之政。

何夕之前只覺得這些人都存姑息之心,沒有激流勇進之心。但是而今,卻發現是人力有時窮,人不是超級計算機,能將所有的變數算清楚。縱然是朱元璋,能直接管理的人,也不過幾十個上百個人。頂天了。

所有事情,都必須依靠這些人來實現。千軍萬馬,都要繫於這些人下面。

不管姑息也好,激流勇進也好,都是一樣的。

人與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,縱然是那種一切唯上的馬腿子,也不可能與領導的想法完全一樣,否則怎麼會有馬屁拍在馬腿上的尷尬。所以,不管做什麼事情,與預想有偏差是一定的,肅反,一定會擴大化,上面一個想法,到下面與上面完全相反。這幾乎是必然出現了。

明白這一點,就知道為什麼不能行察察之政,因為,卡得太死,下面會出問題的。比如隋代的戶口非常多,乃至於唐代都太平很多年,都沒有超過隋代,就是因為隋文帝最為嚴格,眼睛裡不揉沙子,抓資料太嚴了,以至於下面人為了過關,層層加碼。隋煬帝一看數字,覺得一些做一些事情,下面應該能夠承受的。

然後,就沒有然後了。

所以,必須給下面人一定空間與寬容,他要掌握的不是每一個人小心思,而是每一個人大心思,只有大方向不出問題,必須允許下面人的私心。更不要說,這些人在何夕是下屬。但是在下面也是坐起八座,下面不知道多少人,奉承巴結。

不能再以之前的態度對待了。

就說楊士奇,而今掌握北京各方面的財政大權。早已不是當初冒死出仕馬六甲才有出頭的監生了。

人是會變的,不過是別人還是自己。

就這樣何夕一個個安撫人心之後。在何府召集身邊所有人開會。

何夕說道,「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,是整合內部,將北京留守司改造為內閣。這裡面的事情很多,不可能僅僅是換一個牌子就行的。一方面對下的,北京留守司僅僅管北京當地,而今河北,乃至於山東河南黃河以北的府縣都為我們所有,故而,必須建立起一套從下到上的體制。建立起縣府省中樞四級管理。遼東那邊雖然暫時穩定,我總要走一圈才放心,所以遼東那邊暫且不動。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,就是建立設河北省,以河北巡撫直接管轄所有府縣,山東河南府縣暫時在河北省之下。」

「大人,」楊士奇沉吟片刻,說道,「下官以為這一件事情,有些不妥,而今我們所有之地,都在河北省下,會不會本末倒置。再者,先帝設三司,廢丞相,不僅僅廢的是中樞的丞相,下面行省丞相,也

是廢除了。而今重設,是不是?」..

楊士奇所說也不是沒有道理的,而今遼東暫且不論,北京佔據的地方,都是河北省所有的,如此一來,河北巡撫幾乎管理了所有土地,還要中樞什麼事情。

何夕搖搖頭說道,「而今這是暫時的,我們今後席捲天下,有些事情做在前面最好,不至於將來再做。」何夕隨即搖搖頭說道,「陛下設三司,看似很好,但實際上,一盤散沙。而今戰時,一切以勝利為準。」

明代體制在很多地方,分權太過。不僅僅中樞沒有丞相,以至於出現權力真空,成為黨爭的根本原因,也是在地方上,三司看似一體,其實不然,可以理解為三個衙門負責的事情不同,只是在劃分上在一起了。

三司各管各的,根本不是一家。

這也是為什麼明中期可以派巡撫,就是因為三個衙門畢竟之間很多問題與矛盾,根本無法解決,只能上奏朝廷,請朝廷決斷,有些地方距離京師太遠,還不等奏疏送到京師,下面的問題已經激化了。

於是朝廷就派一個人就解決問題。這就是巡撫,是在都察院下面的御史出身,時間長了。巡撫就成為固定的職位,問題還在這裡,巡撫就是中樞的人,是中樞派出機構,不是地方上的官員,與地方官員很多關係理不清楚。

而到了清代,巡撫才算是正式劃為地方上的官職了。這個時候,省級行政單位,才算是正式完善了。

何夕自然知道其中演化,他自然要一步到位,不,直接將擴充擴大省級單位,給下面更多的權力。

楊士奇說道,「大人,巡撫直接管轄三司嗎?」

何夕說道,「不,都指揮司不在巡撫管轄之下,不過巡撫下面應該設副手,直接與都指揮司對接,而這個衙門,也必須服從河北總兵官指揮,這個部分應該負責軍隊行動與地方衙門之間的對接,屬於巡撫與總兵的雙重領導。除此之外,巡撫下面設官職也不少。即便上,我內閣下面有多少衙門,相應著巡撫下面就有多少衙門。」

姚廣孝倒吸一口氣,說道,「大人,這需要多少人啊?如此一來,各地不就是一個小朝廷嗎?」

何夕說道,「戰國時一國,不過而今一省,以一省當一國,難道有什麼問題嗎?放心,軍權直接掛朝廷管理,即便巡撫最多管理一些民壯衙役而已。不會出什麼問題的。」

何夕這個思路對不對?太對了。

但是與中國政治演化不符合。

歷史上,明代思想界反思,就提倡封建的。其實核心意義不在於封建,而是加強地方權力。但是從宋代之後,強幹弱枝,已經成為了絕對的政治正確。

似乎不如此,就是異心。

防內重於防外。

所以地方權力一直被限制,這就是為什麼唐代一個節度使能壓制契丹打,而到了後來,中國反而不能打了。就是因為地方政府從來不是完善的。倒是到了清末,各省總督都是實力派,面對西方列強也是打一打。

但是大部分時候,隨著中樞的衰落,會本能地壓制地方實力派,明代限制浙軍數量,動輒解散地方募軍。於是,就陷入中樞弱則天下弱的迴圈之中。

但是權力可以壓制體制內的人,但是體制外的野蠻人也不講這些事情。

宋明亡於異族,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。

中樞與地方之間的權力劃分,是一個永遠說不完的政治話題,即便是後世共和國中,地方與中樞的博弈,也是政治上重要的主題之一。何夕也不保證而今他的選擇對或者錯,他將除卻兵權之外的所有權力都下放到省一級。可以說一省就是一國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