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練子寧很清楚,這三個條件各有所指,應該不是燕王臨時想出來的。也就說,在練子寧來之前,燕王其實已經有了決斷。
燕王送走練子寧之後,燕王后從後面走出來,說道:「阿彌陀佛,你總算是放下了。」
燕王說道:「不放下不行啊。你不是沒有看到岳父的書信,這天下變得不一樣了。」
徐達的書信不是別的,就是徐達對於未來戰爭的判斷。火器一定會勝過冷兵器的。未來的戰爭,是以火器為核心的。這一點燕王其實也有感受。
畢竟歷史上的神機營,就是燕王首創的。
只是燕王感受並沒有那麼深而已。他只是感受到了火器的好用,並沒有將這種好用,上升到理論高度的。當然了,這也是歷史上火器也沒有達到何夕現在的高度。
說實話,何夕並沒有創造出什麼新火器。
不管說火銃,還有其他火炮什麼的。也算不上創新,畢竟都有原型,何夕僅僅在原型上加以修改而已。唯一創新的大概是燧發槍了。但是實際上燧發機關的火器並非沒有。
何夕做的也不過技術整合而已。
何夕對大明火器唯一的改變,大概就是增加了火器的可靠性。
在何夕改進生產工藝之後生產出來的火銃與火炮,都有很高的冗存。火銃幾乎不可能炸膛。反正在何夕到來之前,火器炸膛,是家常便飯。但是在而今,火銃炸膛,根本不大可能發生。
畢竟,製造蒸汽機很多鋼材的效能,要比火銃鋼材的效能要求高多了。
蒸汽機攻關的時候,順便將鋼材強度提高了很多了。
而且黑火藥的威力也是有限的,只要不是破壞式使用,就是塞滿一槍管火藥引爆,一般不會炸膛。
火炮也是一樣的。不過火炮,因為需要更輕,所以反而不如火銃皮實,但是隻要按照出廠說明,連續射擊多次之內,停下來也是不會炸膛的。甚至遠遠超過這種限度,也未必會炸膛,只是機率會越來越高而已。
當然了,而今大明還沒有打過將火炮打炸膛大戰。
正是因為火器的可靠性,才讓很多將領對火器改觀了。
畢竟軍用的可靠性最重要。
歷史上燕王是怎麼使用神機營的。就是將神機營放在陣地之外,讓他們射完了,再撤進來。至於為什麼不士卒在軍陣之內開火。估計就是擔心,一旦炸膛,軍陣不戰自潰。
如此一來,很多基於火器的戰術,也不大可能開發出來。
燕王最後決定放棄南下,其實就是他知道葉沈這一戰後,他敏銳的覺得,騎兵戰場之王的稱號,似乎保不住了。十萬精銳騎兵在之前,是一隻足以滅國的力量。但是在而今還是嗎?
燕王不知道了。
燕王自然不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冒險。但是不冒險,也是要好處的。
燕王要的好處,就是火器的生產能力。
只是燕王在很多事情上,還有侷限的。他並沒有看到,真正讓火器有了質的變化,並不是鋼鐵技術進步,與一個火器作坊,而是這背後一系列深刻的變化。
燕王妃才不敢燕王怎麼想,在她看來,一家人太太平平的就好。至於當皇帝?誰想當誰當去?
燕王妃忽然想到什麼,問道:「練子寧此去能達成使命嗎?」
燕王冷笑說道:「他的心思我能不明白,再說他是何夕最得意的弟子,恐怕與自己老師,是有所勾連的。而且雄英恐怕對我這個意思,求之不得。該著急的不是我們,而是他們。」
北京那邊才應該著急,畢竟燕王只要南下,北京方面就要處於兩面夾
擊的情況之下。
燕王內心中對而今的局面,也是有些惋惜的。燕王心中暗道:「父皇,你如果將皇位傳給我。決計不會是現在的樣子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