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黃金屋線上免費看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六章元史稿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六章元史稿 (1 / 2)

第六章元史稿

蒙古人宮廷資歷都是由蒙古人寫成的,然後讓漢人翻譯成各色文字,向各地傳遞命令。

也就是說,如果要修一部合格的元史,需要第一手資料,而第一手資料都是蒙古文。雖然說蒙古文不如後世滿文,完全是死文字,是有大量能夠翻譯蒙古文的人在。畢竟大明有太多的蒙古人效力。.

但是元朝好歹維持了一百多年,從成吉思汗到元順帝。

這裡面有大量宮廷材料,以這個時代的效率。幾年時間,根本不可能翻譯完。以蘇伯衡的想法,估計這一部元史,要修上十幾年才能定稿。

畢竟,這是蘇伯衡想要在青史上勝過宋濂的關鍵。一點也不許馬虎。甚至,為此蘇伯衡做了很多準備,本來蘇伯衡對蒙古文並不精通,但是為了修史,蘇伯衡從新學習蒙古文,而今也算是漢人中的蒙古文專家了。

還收了一個弟子。原本是國子監的黃觀。再加上一直參與修史的蜀王。

蘇伯衡準備,天不假年,他不能活著將這部史書修完。就讓黃觀與蜀王接著修。

所以,而今的僅僅是草稿而已。

朱元璋對修史這一件事情,分外看重。

朱允炆只能不住地督促,才有了而今的元史。對朱元璋說修好了。

朱元璋也無力去看了。讓朱允炆給他讀,不多別的,就讀元順帝本紀。與脫脫列傳。

朱元璋聽著,似乎回到了當初的崢嶸歲月,良久一嘆,說道:「允文,你知道,我為什麼對修史這一件事情如此看重?」

朱允炆說道:「孫兒猜出一點。」

朱元璋說道:「說說。」

朱允炆說道:「宋學士所著元史,乃是承襲元統,尊元而抑宋。而今,卻是尊紅巾,而貶蒙元。」

這裡的宋,不是趙宋,而是劉福通韓林兒龍鳳政權。

朱元璋說道:「其實,本該如此,太史公世家第一,就是陳涉。以陳涉何以為世家?這裡就是學問所在,而元史之中,稱紅巾為賊,尊元為官,我大明何所出啊?你說宋濂如此大家,為什麼會犯這個錯誤?」

朱允炆語塞。

這話他不好說。因為朱允炆而今的班底之中,有大批宋濂的徒子徒孫。否定宋濂。就是等於否定這些人。

但是朱允文也不好說宋濂是不懂,不明白。

原因很簡單,這個很簡單的道理,宋濂怎麼可能不明白。

或言,元史是元朝的歷史,應該將劉福通等人列到明代歷史之中。否則元末歷史與元朝本來的歷史不協調。

抱歉,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。

朱元璋修史,可不僅僅是為了給元朝蓋棺論定。而是確定大明根本原則的。

對於劉福通等人身份定位,對於元朝的定位,是反應出明朝的自我定位的。

大明承襲元統,要知道元朝對地方寬鬆之極,元代計程車大夫們過得可要比明朝舒服多了。百姓民不聊生,可不是他們民不聊生了。承認元朝為正統,元朝一些政策在明代就可以作為參考。其實明代也是如此的。雖然朱元璋一心學習漢唐制度,但是實際上,是繼承了漢唐的皮。內裡卻有很多蒙古人的傳統。

比如,朱元璋為什麼殺胡惟庸。就是因為胡惟庸手中的相權,並不是漢唐丞相的相權,而是元朝丞相的相權。雖然,胡惟庸手中相權,是漢唐丞相之權,胡惟庸的下場,也不會慘到這個地步。

這些道理,朱允炆不覺得宋濂不明白,不知道。宋濂可是當時天下第一大家。這些淺顯的道理,豈能不知道啊?

只能說,宋濂的屁股有一點歪。或者說,並不是宋濂的屁股歪,而是宋濂的意見,代表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