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八章弱者順勢
能對抗工業國的,一定是工業國。
而朱允炆能不能勝過何夕,是可以的。
朱元璋對未來的安排,肯定是讓朱雄英去北京,而朱允炆在南京,也就是說朱允炆將繼承大明大多數版圖與基業,這倒不是朱元璋不幫朱雄英。而是現實問題。
朱元璋能做的僅僅是將本來朝廷上的形勢對比固定下來。
甚至朱元璋還會對何夕的力量進行限制,否則朱元璋為何夕選定的對手,就不是朱允炆,而是燕王朱棣了。到時候,何夕想要贏,可就太難了。
燕王治國或許欠缺手段,但是打仗,卻是年輕一輩之中少有的帥才之一。
不過,朱允炆如果能進行變法,建立一整套工業體系,他是有能力打贏這一場大戰的。畢竟,南京有朱元璋多年經營,實力雄厚之極,何夕在大明也有十幾年了,培養了很多工業人才,別的不說,少府黃子澄,是跟隨何夕一手建立起遼東體系的,還有太平鐵廠,工理學院在,朱允炆想要建立工業體系,完全沒有問題的。
只是看朱允炆思想上怎麼轉彎了。
什麼?如果朱允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,打敗何夕怎麼辦?
不怎麼辦。
燕王在外,足以領袖諸王,成為大明宗室之首,即便中原打成一鍋粥,也能保證朱姓皇室傳承,無他,就是為了確保諸王與大明的聯絡,廢除朱姓的話,燕王在北,諸王在東南,三面都會對大明為敵,大明朝廷也不會好過的。
即便皇帝沒有權力,僅僅是一個吉祥物,也會在位置上,其地位,也就比英女王在英聯邦的地位要高一些。
這是最壞的結果。
不會,真有人以為朱元璋會信了何夕一面之辭。
戰爭是一切科學技術的催化劑。只要開戰,何夕定然不吝嗇最新技術,新戰術,新戰法的使用,以求勝利,如果朱允炆最後取勝,那麼朱允炆一定也做到了這一點。
也就是說,朱允炆麾下已經不知不覺的完成了變法,勝利之後,即便是保守派再強大,想要讓朝廷放棄這些好處,也是不可能的。
朱元璋需要的是一場戰爭,用一場戰爭催爆技術進步,由技術進步,反過來影響思想,經濟,政治體制。而世界上,唯有戰爭,這種全方面的競爭能做到這一點。
至於誰勝誰負?
朱元璋就不知道,畢竟自己死後的事情,變數太多,誰能知道啊?
也不是太在意。
朱元璋要做的是讓新法融入大明,不管誰勝誰負,新時代都已經開始了。誰也回不到過去了。無非是快慢而已,何夕秉政,或許會發展的更快。而朱允炆勝利,以方孝孺的政治智慧,為了儒家的地位,為了維繫大明內部的思想統一,一定會想辦法,搞出一套新儒學,能夠相容何夕帶來的科學方***,建立一套縫合怪一般的思想體系,維繫封建王朝與工業體系。
但是新生的資本力量,卻不會,也不可能被剷除的。
朱元璋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。
生命自己會尋找發展方向,朱元璋要做的就是,為這根幼苗,施加肥料,讓他們渡過一開始的虛弱期,不能讓資本主義萌芽,一直處於萌芽狀態,一直萌芽幾百年而已。
所以,只要這一場戰爭打響了。朱元璋的目標就已經達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