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在這個時候,被朱元璋一嚇,頓時說了出來。
朱元璋沉默片刻,悠悠一嘆,說道:“自盤古開天地以來,誰人不死,哪朝不亡?朕已經不在乎了。只是,你即便當了王莽,就能將變法推行成功嗎?”
何夕不知道該怎麼回答。
說能。豈不是說要當王莽?說不能,豈不是說自己無能啊?
只是不等何夕想清楚該怎麼說,朱元璋已經給何夕下了判決書。說道:“你做不到。何挽之,你不知道,你的優點與缺點,同樣突出,論做事,天下無出其右,但是真正大明丞相,不是做事,要做人啊。”
“這一點,你其實還不如方孝孺。”
何夕說道:“臣不明白。”
朱元璋說道:“雄英這孩子,眼高手低,看似信心滿滿,一遇到挫折,未必能夠堅持下來。不過,這也是少年的人通病,故而,天下能成大事之人,很少有少年得志的,人年少的時候,多吃苦才算正道。而今雄英這一輩子,恐怕沒有多少苦吃,他這性格一輩子都改不了了。”
“所以,他即便是皇帝,你也指望不上他。”
對於任何人,改變都痛苦的。特別是要讓自己變好。如果想變壞,幾天的功夫,但是想讓自己長進,都必須在苦水之中不知道遊多長時間。
倒不是說,朱雄英不好,資質不行。而是他所處的環境,讓朱雄英根本不可能承受真正的摔打,真正的痛苦。朱雄英所所謂的痛苦,在朱元璋看來,簡直是吃飯喝水一樣的正常。
朱雄英登基,就好像是剛剛打王者,就直接加入職業聯賽,不輸才怪。
有的人輸多了,就長進了。有的人,輸多了就躺平了。朱元璋自然希望朱雄英是前者,但是朱元璋不得不承認,大多數人都是後者。
“什麼事情都要你自己來辦,你壓服朝廷上下,才能推行變法。但是朝廷上下你能壓服嗎?方孝孺,你都未必能對付的了。”
“不說方孝孺了,徐達,馮勝,傅友德,他們三個,那一個你覺得能對付,你大概也就對付藍玉罷了。”
“你覺得,你真能推行變法成功嗎?”
何夕剛剛開始還有一些不服氣。但是聽朱元璋如此細細分說。再加上,何夕在京師這一段時間,也大體瞭解到各方勢力的想法,還有燕王之前的判斷。
一顆心,就沉了下去。
不知道何夕是不是在北京待的時間長了。以至於被北京的情況所感染,以為全天下都是北京一樣的。但其實不一樣,北京的情況,是天下各地不能類比的。
畢竟,朝廷不可能在其他地方投入千萬級別的資本了。
北京才是特殊的。
而北京的成功,不僅僅給朱元璋帶來很多追隨者與支持者,也帶來更多的反對者。即便有朱元璋在,很多反對者已經按捺不住了。更不要說朱元璋不在了。
等朱元璋不在了,對新法的反撲,會非常劇烈。這也是何夕在北京就已經預見的,只是他沒有想到。南京的情況,比他想象的還要差勁。
更讓何夕下定決心,一定要幫助朱英雄奪嫡成功。
因為只有得到了未來皇帝的支援,才能變法成功。但是朱元璋的話,給了何夕另外一個思考緯度,就是朱雄英登基,他到底能借力多少?
朱英雄登基,能給他多少幫助?朱雄英登基,他真能變法成功嗎?
這些事情,何夕之前沒有想過,但是現在想想,卻讓何夕苦悶不已,雖然不想承認,但是不得不承認,朱元璋的話是有道理的。
並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是朱元璋。
朱元璋在皇帝之中,即便不是獨一格的存在,也算遠超大部分皇帝存在。即便何夕對朱雄英寄以厚望,但也不相信,朱雄英一登基就能與朱元璋相比。
有的人死了,但沒有完全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