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何夕在屏風後面站好,只聽外面腳步聲響起,隨即咚咚咚的響頭聲。說道:“兒臣拜見父皇。”
“起來吧。”朱元璋的聲音傳來:“坐。”
燕王坐定之後,朱元璋開口了。說道:“你娘生了五個孩子,希望你們將來能好好的發展。只是,太子死了,秦王也不在,晉王也是一個不省心的。以你三哥的為人,將大明江山交給他,遲早要被霍霍掉的。”
“往下算就是你了。這太子,有興趣嗎?”
這一句話,平淡之極,但是練躲在屏風之後的何夕都嚇了一跳,不知道而今的朱元璋更喜歡單刀直入,直接進入正題,讓何夕聯絡吃驚兩次。
不過,何夕也很好奇,那就是燕王會怎麼說?
此刻燕王大腦之中非常多念頭湧上心頭。
燕王內心深處的糾結,一方面,燕王對帝位是有想法的,燕王從小在朱元璋身邊長大,燕王也知道,皇帝的權威到底有多大,同時,說燕王一點皇帝想法也是假的。另外一方面,自己在漠北創立一個大大帝國,這種誘惑,也是燕王難以割捨的。
甚至燕王有時候在想,如果他能一邊當皇帝,一邊出兵漠北征戰?那就是兩全齊美了。
只是而今,燕王必須要給一個說法。
怎麼說,就是燕王的考題了。
燕王沉思片刻,說道:“復航,兒臣作為朱家子孫,有義務為朝廷出力。父皇有命,兒臣不敢不從。即便戰死沙場,也在所不惜。”
朱元璋哈哈一笑,說道:“你這是給我打馬虎眼嗎?”
燕王說道:“不敢,父皇,兒臣在漠北見過很多孛兒只斤家族的人,想當年,黃金家族是何等威勢,而今孛兒只斤家族的人,活的還不如一個乞丐。”
“如果大明天下有一個萬一,兒臣的頭顱,不知道在什麼地方?子孫後代,恐怕就好像牛羊一般死於秦淮河上。”
“臣剛剛說的是真心話。只要能為天下,能為朱家做事,無論貴賤,臣都願意。”
何夕心中暗道:“燕王這番話,來來回回,其實還是一些廢話。”
燕王費勁心思,說得話,總結一下,也就是父皇,你讓我當皇帝,我就當皇帝,不讓我當皇帝,我就不當皇帝。但是不管當皇帝也好,當王爺也好,都會好好的為大明天下出力的。
看似說了,其實說的都是一些正確的廢話。
朱元璋不在乎這些,這幾句話下來,朱元璋已經判斷出來,多年曆練下來,燕王很多手腕都歷練出來了。如果將皇位傳給燕王,朱元璋不用擔心,燕王坐不穩皇位,需要擔心的是,燕王準備怎麼樣做這個皇帝。而換成其他候選人,比如朱雄英,與朱允炆。
這兩個人,朱元璋都必須要安排好輔佐的大臣,而對燕王來說,不用。
朱元璋說道:“你與何夕關係不錯,何夕的變法,你怎麼看?”
這又是一條考題,看燕王對變法這一件事情的概念,從而判斷,燕王到底是支援變法,還是反對變法。
畢竟,何夕剛剛說過的,未來的皇帝,一是要能鎮得住場子的。這一點燕王大概是能做到的,其次,就是要支援變法的。
朱元璋將何夕的想法給聽進去了。
此刻,何夕也屏氣凝神,聽燕王準備怎麼回答?
說不定,如果燕王支援變法,何夕說不定今後,很多年都要與燕王打交道了。甚至如果燕王真能真心真意支援變法,力度即便比朱元璋差一點,何夕也願意改換門庭,支援燕王。
畢竟朱雄英雖然不錯,但是他比燕王年輕太多了。經驗太少。除卻是支援變法之外,其他選項差的太多了。
簡直是一目瞭然,也不怪何夕見異思遷。
有的人死了,但沒有完全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