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竟,何夕一直覺得朱元璋這一段時間,心思曖昧。何夕最擔心的是,朱元璋忽然轉到太子那邊,如此一來,何夕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問題。
朱元璋是天下不可替代的人物,是能一言決天下局勢的人物。
對何夕也是如此。
想讓上司支援,自然要讓上司看到成績了。而蒸汽機就是何夕上報的成績。
有何夕的支援,蒸汽機二號,洪武二十四年冬到了南京城。
這個龐然大物,進入南京城的時候,也是費了很大的功夫,南京城門才堪堪夠用,如果再大一點,恐怕就要拆城門了。更不要說,特別重什麼馬都拉不動。
在北京運輸的時候,是在船上直接組裝的。而到了南京可不能是這樣的。
不過,好在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,這種重物,也不是沒有運輸過。
朱元璋讓黃子澄負責這一件事情,黃子澄動用了一個千戶,前面開道,後面收尾,更是將一根根原木鋪在道路上,兩側有兩個百戶,一起拉動,更有人專門換下面的原木,就這樣,一步步的從聚寶門外,送到後湖。
本來,朱元璋想送到皇宮之中。但是工匠一算,皇宮不行,路不夠寬。
所以,朱元璋就運到皇宮後面,一大片空地上。
等這裡剛剛落地,派工匠檢修之後。
朱元璋就下令,太子與文武百官一起來觀看蒸汽機的力量。
黃子澄負責這一件事情,也是動了心思了。何夕看見這蒸汽機力量傳輸模式是怎麼樣的,何夕就已經知道路子對了,那是何夕有這個知識儲備。但是南京這麼多官員,大部分都是沒有這個知識儲備的。
讓他們看一個輪子轉,他們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的。
於是,黃子澄開動了腦筋,立即讓太平鐵廠設計出一套機械,也就是之前的水錘修改之後,裝在了蒸汽機上面。
除錯好之後,這才請朱元璋來看。
這一日,後湖兩岸,人山人海,幾乎所有官員都已經到了。
自然是有高興的,有不高興的。
解縉是最高興的,解縉跟在黃子澄身後,聽黃子澄解釋這蒸汽機的作用於力量。這讓他十分開心。
原因無他。
解縉這一段時間在朝廷的壓力非常大,方孝孺幾乎已經明牌,一直平靜的秘書監吧,也掀起了波瀾。朱元璋沒有多做干預,解縉如何能在方孝孺手中好受了。
就不說兩人的能力有沒有上下,單單說方孝孺的資歷,在秘書監的影響力,已經背後的太子。就是解縉不能敵對的。
解縉只能忍。
而今他覺得,他不用忍了。
他或許不完全知道,蒸汽機的意義,但是他最少明白一點,蒸汽機的出現,對新法是極大的利好。是何夕學說的又一次驗證。他豈能不高興啊?
有的人死了,但沒有完全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