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三章太子薨逝
進入冬天之後,太子的情況越發不好,昏迷的時間多,清醒的時間少。
忽然有一日,太子猛地清醒過來。精神頭很好。問身邊的人說道:“而今什麼時候了?”
身邊的人說道:“正月十五了。”
太子一愣,說道:“正月十五?已經過年了。”
身邊的人說道:“正是。今日是洪武二十五年。”
太子喃喃地說道:“洪武二十五年。”太子忽然想起了,歷史上他就是死在洪武二十五年。他抬頭看著頭頂的明黃色的床幔。口中說道:“天意,天意。”
有一種冥冥中的東西,從太子的眸子之中消失了。
從此,太子再也沒有清醒過來,直到薨逝。
人總想將最好的東西給自己的兒子,朱元璋手中沾滿鮮血,做過太多有違本心的事情。捫心自問,朱元璋自己也談不上是好人。正因為如此,朱元璋本心之中,想將兒子培養成為好人。
所以,太子的老師乃是這個時代最有名的大儒,也是道德君子,人品是挑不出錯的。
太子在他們的培養之下,首先是一個好人。
然後是一個仁君。
如果說,沒有何夕。朱標能夠有足夠的壽命來接朱元璋的班,以一代創業,二代守業規劃,朱標不失漢文帝。而歷史上明成祖那一番折騰,反而不是守業之君該做的事情。但是何夕的到來,讓情況複雜化了。本來,朱標要面對的問題,不過是大明江山穩固繼承,也就是大一統帝國的二代難題。但是何夕帶來的很多從來沒有看見的新問題。新局面。
本來,大明內部就很撕裂的。
在大明之前,北方淪落於蠻夷數百年。甚至很多北方人的文化認同都出了問題。他們不覺得身為漢人效忠蠻夷有什麼錯的。這種文化上的撕裂,又增加了經濟上的分裂。內部思想的矛盾。
這樣的複雜局面,已經到了不用雷霆手段,已經不能處理的地步。
而今被朱元璋強大的威望鎮壓著。
而朱元璋鎮壓的時間越長,在朱元璋死後爆發的也就越厲害。
這樣的局面,不是太子可以處理的。
太子作為一個好人,卻未必能成為一個好皇帝。因為好皇帝本身與一個道德君子是矛盾的。
歷史上太子到底是因為什麼急症而死的並不清楚。但現在的太子,是內外交加,自己逼死了自己。
“什麼太子薨逝?陛下召見諸王國公入京。”何夕大吃一驚。對這一件事情,如果說何夕完全沒有心理準備,那是假的。畢竟,太子身體不好,已經兩三年了。安慶公主也私下告訴何夕了。
但是何夕依然震撼非常。
因為,太子之死,何夕對未來的判斷完全不一樣了。
甚至何夕甚至一度,對未來失去了判斷。
大明走向何方?
未來的大明繼承人是誰?
變法如何進行下去?
朱元璋會如何選擇?朱元璋的心意是否有所改變?
無數事情,在何夕腦海之中轉動。
何夕深吸一口氣,開始分析情況。
太子一去,朱元璋可能的選擇,是傳孫,與傳子。
傳孫,則朱英雄,傳子,則朱棣。
在何夕想來,應該別的選擇了。
如果傳位朱英雄的話,對何夕來說,是一個極大的利好。而如果傳位於朱棣的話,對何夕來說,未必是一件好事。
何夕與朱英雄與師徒之情,關係相當不錯了。而朱棣的話,就麻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