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比勳貴們更接近何夕所想要的企業家,資本家。
最少比權貴資本,要先進很多。
何夕之前,思維有侷限。他僅僅當他培養出來的這些人,作為自己在政治上的接班人。也就是朝廷之中的變法派。但是而今何夕算是想明白了。大明文官集團之所以強大,並不是因為他們在朝廷上有多少官位,恰恰相反,是因為他們在朝廷外之所,所佔據大量生產資料,讓他們必須在朝廷上有所存在。否則的話,這天下就不會穩定。
朱元璋其實就很明白這一點,開國之初,招降納叛,將地方勢力人物,全部納入大明朝廷,藉助這些地方豪強,加強了新生大明的權威,然後在一次次清洗。
何夕需要的是,一個遍佈朝野,佔據大量生產資料的勢力。因為他們在朝廷之外,有強大的勢力,他們必須在朝廷之中有所官位,否則這朝廷就會出問題。
就好像明末徽商,晉商在大明朝廷之中的表現,其實也是這種原因,只是他們沒有自覺,即便徽商,晉商出身的官員,成為大明官員之後,在精神上也會有一些變化。將自己看做士子,不完全將自己看做商人。
只能說儒家,還是有兩把刷子的。
正因為想明白這一點,何夕固然知道,他這樣做,幾乎可以說是掀起一場瓜分國有資產的浪潮,其中有多少問題,用腳趾頭想都能想明白。但是何夕沒有時間慢慢來。
畢竟,南京各種變故,就好像是晨鐘暮鼓一樣,每天都在何夕心頭敲響。
他需要一個龐大的勢力集團作為支撐,支撐他與南方士大夫們去做殊死搏鬥,之前何夕更多想將勳貴們拉下來,而今他只能放開培養自己人。即便有更多後遺症,也顧不得了。
楊震聽了何夕這話,大吃一驚,說道:“這不大好吧。”
何夕說道:“有什麼不好的。楊震你如果有意,也是可以的。”
楊震沉默了一會兒,他的確是心動了,何夕對楊震不算虧待,楊震可以說是何夕賺錢最多的幕僚,即便姚廣孝,也不過是一兩千兩,而楊震每年有近萬兩的收入。
原因很簡單,姚廣孝是何夕的幕僚,僅僅拿一份錢,而楊震是在何家生意之中抽成的。在古代,這叫頂身股。
楊震搖搖頭,說道:“大人,這不合規矩。而且大人給我的已經夠多,我又怎麼敢有如妄想啊?只是,張宗德可要一飛沖天了。”
一飛沖天的,不會僅僅是張宗德的。
何夕知道自己放出的是一個怎麼樣的怪獸,日本明治維新所創辦的工廠,發賣出去之後,成立的企業,延續一百多年,都是日本的柱石。而今何夕不敢確定,他今日所做所為,也有這樣的影響。
但是如果,從今日的北京,誕生幾家,或者十幾年,幾百年的企業,何夕並不覺得奇怪。
何夕作為一個共產主義的接班人,親生放出了資本主義的猛獸,何夕心中不是滋味,但是,世事如潮,人在潮中,只能順勢而為。自從遼東窩案之後,何夕就知道,大明朝廷管理體系之下,是長不出國家資本主義,只能長出農奴制的工廠。
就知道有今天這一處。
只是,這一天來的這麼快。這麼粗狂,卻是何夕沒有想到的。
何夕悠悠一嘆,說道:“怎麼看上張宗德了?”
楊震說道:“正要向大人請命,我家小女,年方二八,尚為婚配”
何夕沒有想到,楊震真有這個想法,不過,何夕心中一笑,覺得也是好事。中國是最現實不過了,為什麼要當官?自然是為了為民請命。不,是升官發財。
何夕也要讓人知道,科學研究也能讓人升官發財。才是最好的推廣辦法。
何夕說道:“好,我給你做媒。”
有的人死了,但沒有完全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