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一章系酋
燕王其實已經知道他的未來,這裡就是他的舞臺,他的領地。雖然而今是千里雪原,別人眼中的不毛之地,但是燕王已經研究了很長一段時間了。
就好像剛剛的過冬領地,這些地方其實是能種莊稼的,土豆,燕麥,等即便收成不好,也是能種的,再有青貯法,燕王敢保證,數年之後,漠北就是另外一個樣子。比起在朝廷之中,受到各方面掣肘,考慮這個,考慮那個。
燕王更喜歡漠北的廣闊天地。
想怎麼做,就怎麼做?
而漠北最大的問題是什麼?是缺人。
整個蒙古草原,不過四五百萬人而已。而今斬首三萬,這都是壯丁啊。殺人容易,刀把子一揮,就行了。但是將來再弄來三萬人,可就不容易了。燕王很清楚,中原的人只要不是走投無路,是不可能來漠北的。
所以,燕王才如此暴怒。
教訓了一番下面腦門子都是軍功的將領之後。
平安帶來一個壞訊息,那就是天元帝帶著數千人逃了。
平安說道:“根據俘虜的交代,元帝的妻子兒子都在營中,他們要去的地方,應該是幾百裡之外,瓦剌的營地。”
燕王說道:“瓦剌營地之中有多少人?”
平安說道:“不知道。”
燕王沉默了一會兒,說道:“召集諸將,帶人去追,你在這裡收攏俘虜,往回走吧。”
而今明軍的糧食危機已經解除了,這些牛羊牲口,蒙古人是不敢吃的。因為這是他們的生產工具,冬天都吃了,來年就要餓死,就好像農民對種糧一樣,就是餓死,也不能吃的。
但是明軍就不一樣了,只要到了肇州,要多少糧食就有多少糧食。
這些牲口不管多瘦,都可以作為軍隊的糧食。
平安張張嘴,他其實想去追天元帝。這固然有私心,畢竟能抓住天元帝,那可是足以封侯的大功。但是同時,平安也擔心燕王。瓦刺敵情不明。這樣追過去,很容易出問題的。
燕王作為全軍統帥,一旦出了問題,那就不是小問題。
只是平安也知道,燕王決計不會放棄這個機會的。只是張張嘴,說道:“殿下保重,而今攻破韃子王廷,俘獲王公大臣皇子無數,已經是大功一件,韃子大汗能抓住固然好,如果抓不住,其實不算什麼。經此一戰,元廷在草原上再無威信可言,韃子大汗在與不在,都不能挽回這一點。”
燕王說道:“不能系敵酋於階下,怎麼算克竟全功啊?”
——
漠北的春天來得比較晚,但是也算來了。
天元帝帶著怯薛軍,雖然提前走了半日,但並沒有準備太多東西,再加上氣溫升高,冰雪開始融化了,一路狂奔之下,天元帝更是丟盔棄甲,只會跑得快一點。
只是,他跑不過燕王的。
不在於人,而在於馬。
燕王帶了三萬人,一人雙馬,但還多帶了很多馬隨軍,這些馬帶得東西不是別的,就是馬糧。而且是精糧,是炒過大豆,還有一些打過雞蛋與麵粉,大豆參在一起的。
從這個角度來看,馬吃的比人都好。
這才讓戰馬即便是在風雪之中,也能保持足夠的體力追擊。
而天元帝怯薛軍的戰馬,從素質上遠遠在明軍戰馬之上,這也是蒙古人對明軍最大的優勢,但問題是,即便再好的戰馬,吃不飽,也發會不出來威力。天元帝是匆促逃走的,連妻兒都沒有帶,他會帶足夠的馬糧嗎?
而今雖然冰雪開始融化了,但是漠北的春天,從冰雪融化到融化完,也需要十天半個月的。
戰馬根本支撐不了這麼長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