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寶鈔的總開支,最大的其實是軍事開支。”鐵鉉說道:“最多的一年,在軍費上支援寶鈔超過一千五百萬錠,僅僅數年,寶鈔就跌了不知道多少。寶鈔這一件事情,真到了不解決不行的時候了。只是,以大人發達銀票最低準備金。十比一的,也需要三千五百萬兩,白銀或者黃金。屬下,真不知道這一件事情該怎麼做?”
何夕額頭微微見汗,這個數目,並沒有超出何夕預料多少。說道:“你忘記了按照市值,不按面值來算。”
鐵鉉說道:“如此一來,我們手中的銀子大抵是夠的。但也僅僅夠換鈔,又回答原來的問題,寶鈔的問題或許可以解決,但是新北京城怎麼辦?”
楊士奇說道:“這一件事情,必須緩緩為之。首先第一點,那就是朝廷已經有的寶鈔,全部作廢,不再發行。今後,朝廷給下面的俸祿,都要銀票來代替,這一點面值上,是不能打折扣的。”
鐵鉉說道:“一百六十六萬錠,八百三十萬兩銀票每年。而且,不管大人怎麼做,銀票的發行必然超過億萬兩,如何維持銀票不貶值,這也是一個大問題。大明已經經不起第二次寶鈔問題了。”
“下官恐怕,如此再來一次,從此大明百姓再也不會信任任何紙幣了。”
何夕不得不承認鐵鉉說的對,大明法定貨幣是寶鈔,但是下面用的銀兩,從本質上來說,銀子僅僅是貴重金屬,根本不是朝廷法定貨幣,但是那又怎樣?明清就是流通非常不方便的銀兩,連銀幣都沒有。
這就是屢次紙幣政策失敗之後的反噬。紙幣已經在民間完全的失去了信任。
甚至到了誰搞紙幣,誰就是禍國殃民的奸佞之臣。
這一點也不能算錯。
崇禎最後幾年,崇禎就想過印紙幣,但是朝廷百官齊齊反對,只能不了了之。不過究崇禎之本意,大抵也是合法的劫掠而已。
而紙幣不解決,大明想要發展資本主義,就由一個天然的問題,那就是錢荒。
宋代的歷史可以說明。
宋代有這樣那樣的問題,但是商業是非常發達的,但是發達的經濟發展,卻沒有帶來好處,反而造成了錢荒,那就是因為,生產力的發展超過了貨幣總量的發展。
就會造成原本稀少的貨幣越來越值錢。
如此一來,大家何必去發展生產力,只需將錢藏好,就會自動升值。何必去辛苦幹活啊。
不要說資本了,連錢成為稀缺了。發達商品經濟根本不可能持續下去了。這也是為什麼,宋代會誕生紙幣的原因。問題是,宋代玩紙幣,是有現實需要,宋人玩的也不錯,特別是南宋,一共十幾屆紙幣,除卻到最後崩盤之前,都維持得不錯。
而南宋的紙幣之所以崩盤,完全是軍事壓力帶來的財政壓力太大了。已經到了南宋小朝廷不能解決的地步。畢竟仗打到最後,兩廣,兩湖,兩淮都是戰場。真正能提供支援的也就是江南一帶,南宋朝廷還不崩盤,才算奇怪了。
金融手段,到底不能無中生有。
但是金元就沒有那麼細膩的手法,特別是元朝,純粹是收刮民財用的。
工業革命,沒有發生在中國,在各個領域都有自己的回答,有人從機率上來,工業革命本身不過是偶然。而從金融上來說,紙幣不能在中國流通,就是一個重要原因。
明末江南非常繁華,其中最重要的原因,就是白銀持續不斷的流入。但問題是,同樣是貴重金屬持續流入,西班牙帝國反而崩盤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