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九章太子與朱元璋
乾清宮中。
朱元璋數十年如一日的,批閱奏疏。時間在他身上的變化,似乎僅僅是頭上的白髮,額頭上的皺紋。並不包括,他批閱奏疏的文字與時間。
忽然徐正來報,說道:“陛下,太子來了。”
朱元璋抬起頭,眉頭有幾分喜色,說道:“他來了,就讓他進來吧。”
朱元璋對朱標的到來,很是高興,因為他以為是太子認錯了。雖然說,太子有這樣那樣的問題,氣魄小了,為人謹慎小心,不做冒險的事情。等等。但是太子依然是朱元璋所有兒子之中,最適合皇位的人。
更不要說,這幾十年的感情在。
浪子如果能回頭,朱元璋是非常高興的。
片刻之後,太子就進來。
太子是被一個小太監攙扶進來了。本來想行禮,被朱元璋打斷了。讓老實坐下。
朱元璋說道:“我兒今日來找我,有什麼事情嗎?”
太子說道:“父皇英明。兒臣身子不中用,本來不該多管閒事。只是,這一件事情關係大明安危,不敢不冒死以聞。”
朱元璋一聽太子這個開頭,就大概猜到太子要說什麼了。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了。
太子要說的事情,定然是何夕的奏疏。
事實證明,何夕對朱元璋的信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。
其實,朱元璋在何夕奏疏上來的時候,心中就已經同意了。之所以明發天下討論。其實就要看看下面人的站隊。
誰支援,誰反對,然後進行人事調整。
太子的情緒,並非沒有給朱元璋帶來影響。故而,他也加大了對朝廷清洗的力度。而如何清洗。自然是不斷地讓下面人在某些事情上表明態度。積極靠攏的提拔,反對的打壓。
如此而已。
雖然官場上人心隔肚皮,有些人明面上一套,背地裡一套,為了升官,可以做任何事情,不管做出什麼表態,也不足以被信任的。但是總算能簡拔出一些,得力的人選。
這就行了。
更何況,朱元璋其實也很有自信,他自信能瞞得住他的眼神的人,並不會太多。
只是,這樣的情況,太子卻忍不住了。
太子雖然在病中,但是前面說過,太子是心病。他其實一直關心朝廷上大事,營造北京城,是太子的想法。太子也做了前期準備。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,何夕會在這一件事情,加了這麼多料。
讓太子覺得,其中隱患巨大。
即便在病中,也抱病來見朱元璋。
朱元璋語氣冷了起來,淡然說道:“不知道,是何事?”
太子並非對朱元璋的態度沒有察覺,但是他實在覺得,這裡面的事情關係重大,他身為太子不能不說。太子說道:“正是營造北京之事。兒臣對於營造北京城,並圍繞北京城建設工廠,這一件事情,非常贊同。但是問題是,何夕的動作太大了,他還要一併處理寶鈔一事,兒臣估算過,朝廷發行的寶鈔,數以億計。而今的朝廷府庫雖然充足,但是哪裡有那麼錢,填這個窟窿。”
“這些事情,一步步分開來做,都是好事。但是放在一起做,這裡面的隱患太大了。臣請父皇三思而行。”
這其實是,兩種不同思維的造成的。
中國古代朝廷,認為量入為出是最完美的財產政策。朝廷收上來多少賦稅,然後就花出去多少錢。這個辦法,對於小老百姓家也是對的。但是對於現代政府卻不一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