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九章上報朝廷
何夕與藍玉站在巢車之上,遠遠地看著釜山城。因為站得高,兩邊的海洋也映入眼簾。看上去只有一個不寬城牆。城牆外有一道深深的壕溝,而城牆上,有著各種各樣奇奇怪怪地旗幟。
那就是日本大名地家紋。
何夕說道:「總之,後面幾乎打空了。不是不讓你打。但是你要悠著點。」
「放心。」藍玉淡然一笑,指著前面。說道:「這城牆,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,想打下來,並不難。只是我不想打而已。你知道我想打什麼地方?」
何夕說道:「你想滅日本三島,我豈能不知道。只是這一件事情。必須上奏朝廷。你現在已經是先斬後奏了。」
朝廷給藍玉的旨意,是奪回高麗地土地。而不是打日本。而今藍玉地作戰計劃,根本就是以徵日為核心。之所以留著這一座城池不打,固然是牽制日本,為日本製造內部混亂。但也有給朝廷交差地意圖。.
日本人一日還佔據此地。藍玉與日本之間的戰爭,就不算完。而一但此城拿下,高麗半島上的日本人肅清。接下來怎麼打。主動權就在朝廷了。藍玉的建議權,就大打折扣了。
所以,藍玉本質上已經是出格了。
藍玉說道:「放心。我已經與後面溝透過了。否則我也不敢這麼做。只是這一件事情,你與我聯名是最合適的。」
何夕知道藍玉的後面就是太子。
對於太子同意對日作戰。何夕一時間有些恍惚。以他對太子的理解,太子是儒家君子,對外作戰,自然是支援的。但是僅僅是支援必要的戰爭。什麼是必要的。比如與元朝打的。不滅元朝。邊境不能安定。大明的正統性不能體現。故而這樣的戰爭。即便是打得再慘烈。太子也會支援。但是對日戰爭就是另外的事情了。
很多人覺得打高麗,已經是節外生枝。高麗固然影響遼東戰局。但是隻要高麗王幡然悔悟。或者說換一個高麗王。就好了。何至於滅國。生生的打了兩年,滅一國還不行。還要再滅一國。
以太子原本的念頭,絕對會反對的。
只是太子看了後世的歷史。居然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。讓何夕有些不認識了。
何夕說道:「其實,我與陛下提過這一件事情。日本的情況。你真的瞭解嗎?」隨即何夕將他對日本而今社會的理解說了出來。也就是破日軍主力很容易。他並不懷疑藍玉的實力,抓住一兩次戰機,逼得日本打兩三場決戰,足夠將日軍主力清理的差不多。但是之後的事情,估計就不好安排了。
破日易,定日難。
何夕最後說道:「你如果要我聯名,我自然會答應下來。只是,對日本有一個什麼章程。侯爺總是要給我個底。否則我也不安心。」
藍玉說道:「看來何兄對日本也是下了功夫了。」
何夕說道:「功夫不敢當。只是上了一些心而已。」
藍玉說道:「在我看來,何兄進入了一個誤區。我為什麼要全面佔領日本。你說,對日本朝廷來說,誰當這個大將軍區別大嗎?這個大將軍聽命於大明。還是足利家區別大嗎?對日本大名來說。聽命於南京,與聽命於京都,區別大嗎?何兄想得太完美了。簡直是責備求全。」
何夕聽了,心中一愣,片刻之後,大笑幾聲,說道:「是我想差了。」
何夕雖然來到了大名,但是對日本整體形象,還停留在後世。這才會有這樣的想法。對於一個工業化的國家。不全面鎮壓,簡直是難以安定下來的。否則美國人也不會計算出登陸日本有龐大的傷亡。
但是,在古代日本是不一樣的。
在古代民族國家這些概念,也只有少數人才知道
。才明白。
只要給予日本國內各方足夠的利益,大明代替足利幕府的權力空間,是完全沒有問題的。藍玉的計劃可以歸納為一句話,打幕府,不打日本。
當然了,幕府打下來之後,剩下的情況怎麼處理。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。
這裡有足夠的操作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