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黃金屋線上免費看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一百七十一章三步走戰略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一百七十一章三步走戰略 (2 / 2)

幾百年前,人人想當官,幾百年後,也是人人想當官。

悲哀也好,人性也罷,事實就是這樣。

天下間,沒有人不想過好的生活。

何夕堅信自己能夠給天下百姓帶來更好的選擇。這也是為什麼,很多人願意跟隨何夕的。練子寧,黃子誠,乃至於劉璟,等一些文臣,他們也是一個時代的精英,不是那種三言兩語就被騙了的,愚夫愚婦。

他們之所有跟隨何夕,有相當一部分人,是為自己的前程。但是這也有很多是認同何夕的理念。特別是何夕在遼東做的很多事情。

讓人看到了很多希望。

這才拉起一幫人馬。

對於高等人才,很多時候,信念與理念,這些務虛的東西,比真金白銀還有用。

朱元璋說道:“接著說。”

何夕說道:“這一場輿論戰。我們是必贏的,但目的不在於贏,而在於廣泛傳播思想與理念。讓天下人更多明白我們的想法。減少阻力,故而這一場輿論戰不能理解結束。甚至拖延一段時間才好。至於具體拖延多長時間。就要看情況。”

“新大明律,是這一場論戰的產物,而不是相反。再此之後,才是試點。”

“一來,南方很多地方推行阻力巨大,成本巨大。一旦推行開來,很容易出現反覆的情況。二來,大明工業體系經濟基礎,都沒有跟上來。推行起來,很難成功。故而臣以為,當在先在遼東推行,並作為試點,總結一套體系,以便推行天下。”

朱元璋說道:“說來說去,你還是想回遼東?”

何夕說道:“是。”

朱元璋沉吟片刻,說道:“可以。等大明律定下來之後,你就回遼東推行試點吧。”

朱元璋總體上對何夕的計劃,還是滿意的。只是在朱元璋看來,有一些太過多餘的地方。

朱元璋對於輿論與民風,或者說這種語言上的詆譭,並不是太在意了。因為他在亂世之中,早就看到了嘴皮子的軟弱。他信奉只有槍桿子。而不是嘴皮子。

對於拿起武器的人,才能獲得朱元璋的重視。

而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,說朱元璋完全不重視自然是不對的。總體上重視程度不夠。一句話,總結,那就是一書生能濟何事?

不過,朱元璋還是比較尊重何夕,在大節上不出問題情況下,他對何夕一些做法,並不準備反駁。不過暗暗給了一個時間限制,那就是何夕不能離開遼東太長的時間。

頂多半年到一年。

畢竟,何夕是整個大明對工業體系最為了解的人。其次大抵是黃子澄了。而今兩人都在南京,時間長了,遼東一定會出問題的。

所以何夕在半年一年之內,一定要回遼東的。

這就是朱元璋給何夕的時間。

何夕說道:“臣謝陛下。”何夕微微一頓,說道:“有一件事情,臣要啟稟陛下。”

“說。”朱元璋說道。

何夕隨即將他推舉蘇伯衡出任元史總編纂一事說了出來。其中內情不用說,懂得都懂。

朱元璋自然是懂得的人。

朱元璋說道:“你覺得劉三吾這個人怎麼樣?”

這一句話問得,何夕不知道該怎麼說。

畢竟劉三吾的道德人品,沒有什麼可指責的。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。何夕硬說劉三吾的壞話,顯得自己沒有品。但是說劉三吾的好話,何夕又說不出來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