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人。”吳高說道:“汎河之後,雖然少有河流。但軍堡漸多。絕對能將敵人擋住了。不會衝到瀋陽城外,另外,這幾日的情報,後續大軍已經陸續趕到了。在後面足以抵擋住敵人。”
“請大人放心。”
何夕說道:“不準就不準。我重複一遍這是命令。”
前面兩戰,何夕也看出來,吳高謹慎得幾乎膽怯,每一次都能脫身,沒有一次都保留實力。每一次都沒有拼盡全力。
這根本上是兩人是對眼前戰局判斷不一樣了。
在吳高看來,即便敵人到了瀋陽城下又怎麼樣?鐵廠是有城池的。撫順煤礦倒是沒有。但是煤礦任韃子劫掠又能劫掠出來什麼?至於其他地方,固然有一些問題,但是成大事不拘小節。
而今韃子數倍於我,真要大戰一場。
勝負難料。
吳高決計不會將自己陷入如此險境的。
勝了固然好。但是對吳高來說,並不是最緊要的事情。一旦敗了,很多事情都不好說了。甚至能不能單憑遼東的力量將韃子驅逐出去,也在兩說之中。這對吳高的影響最大。是他這個遼東守將不稱職。
至於遼東本地的損失。抱歉與我有什麼關係?而且損失只要不是太大。他江陰侯的名頭也不是白給的。他也是親朋故舊一大堆,在皇帝面前也不說不上話的。
吳高謹慎與小心,固然是他的行事風格,但是與膽小是另外一回事。
何夕正是看明白這一點,才強烈要求吳高在汎河決戰。說道:“正如你所言,數日之內大軍就到了,你只需堅持汎河數日,就可建功。難道你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嗎?”
吳高自然不會中了何夕的激將法,說道:“韃子此來,形勢不一樣,單單渡過兩條河,就折損數千。特別是大清河上,浮屍數百,毫無退卻之意,而今韃子正以哀兵之氣。破釜沉舟之態。我們這個時候,正當其鋒,實在是下策。大人如果不放心,可以先行去蒲河所坐鎮。請大人放心,我可以現在給你立軍令狀,不會讓韃子越過蒲河所一步的。”
何夕心中想了很多。
蒲河所南邊,就是瀋陽了。
而蒲河所正是下一道防線的核心地區。但是何夕最擔心的也是這一條放心。因為蒲河所防線,比現在的防線寬了很多,在何夕看來很難防禦住敵人,畢竟,騎兵是離合之兵。
而今韃子一道一道的防線去打,是因為而今地形特殊,迴旋的餘地很小。這才有現在的情況。
但是接下來,卻不一樣了。
他很擔心吳高的能力。但吳高說得也對,而今三萬精銳,五個衛所的兵力。是集結起來最多的一支,其他軍隊還分散在各地,以衛所為核心,正在向這裡趕過來。
所以這一支軍隊是核心。
其他援軍,直接加入這一支軍隊,就可以了。但是一旦這一支軍隊承受巨大失敗,或者崩潰。再將其他軍隊集結起來。組成一支大軍,有要耗費時間了。
這是何夕擔心的。
一瞬間,何夕想起了葉沈,暗道:“葉沈若在,我何至於如此?”
在軍事上,何夕是相信葉沈的。如果葉沈在這裡,葉沈也決計不會坐守的。而吳高卻實在讓何夕擔心。
就在何夕猶豫之中。
忽然下面來報信,大聲說道:“大人,將軍,韃子退兵了。”
何夕大吃一驚,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脫因帖木兒居然退兵了。他這邊的決策千難萬難,在何夕看來,已經到了不得不冒險一戰。脫因帖木兒應該得到他想要的戰略形勢。
他為什麼要退兵?
一時間,何夕實在想不明白。
不過,很多時候,就是這樣的。
兩軍對敵,當你覺得自己處於千難萬難的時候,敵人情況也未必好。更因為雙方訊息封鎖。對對方的情況,更多來自揣測。其中難免有誇大的情況,也就是說。在敵人眼中的我軍,或者我軍眼中的敵軍,都比現實中的敵人更加強大。
有時候,人並不是在與敵人作戰。而是與自己的幻覺作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