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黃金屋線上免費看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一百二十八章耕讀與工讀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一百二十八章耕讀與工讀 (2 / 2)

不說別的。今日之後,這裡的百戶都不敢對張宗德大聲說話了。

張宗德說道:“草民定然牢記大人教訓,從今日起工讀傳家。”

何夕說道:“好好做便是了。我希望將來,你能站在我面前,再說今日之事。”

何夕不是誰都能見到的。張宗德想要再次見到何夕,自然不可能再有今日的巧遇。必然是在某些事情上有特別的貢獻,有了身份與地位,才能見到何夕。

張宗德自然明白,深深的鞠躬,說道:“草民定然盡力而為。”

何夕說道:“不要自稱草民,自稱學生。”

張宗德立即說道:“學生拜見何師。”

張宗德沒有敢叫老師,叫老師就是定下了師徒名分。顯得拉關係的成分太高。太過順杆爬了。但是稱呼何師,就好多了。這既是弟子可以稱呼的。外人也可以稱呼。

何夕倒是沒有拒絕。

這僅僅是何夕與燕王出行的一個小插曲。

不過張宗德沒有看出何夕的用意。燕王倒是看出來了。

士大夫拉攏的是地主階級。畢竟耕讀傳家。所說的耕讀,首先是有地,其次如張宗德這種自己真正下田耕地的耕讀家族,其實最多也最少。之所以說最多,是因為而今朱元璋均平天下,可以說洪武年間,是大明土地最平均的時代。正因為如此,很多讀書人真是從自耕農讀出來的。但是即便如此,數量最多,但是成就卻並不高。

畢竟讀書人也講究家學。

而到了明中後期,那時候的讀書人,寒門數量越來越少,寒門的門檻也越來越高。耕讀門檻也越來越高。

最少讀書人是很少下地的。

而工讀不需要土地,是真正拉攏最下層的讀書人。

燕王內心之中,或許沒有階級的劃分,但是這種社會現實,他還是知道的。

燕王說道:“何弟,你工讀這兩個字,是在下一盤大棋啊?”

何夕說道:“殿下,你覺得臣做得不對嗎?”

燕王說道:“對父皇早就看那些人不順眼了,否則也不會讓你做這個事情,你那個什麼教材,也給我一份,我回去好好看看。”

何夕聽燕王如此說,僅僅是看做何夕在執行朱元璋的想法。心中一陣感嘆。朱元璋這個靠山真好用。燕王對工讀,對何夕的學說,沒有多少偏見,但是有多少支援,何夕也未必覺得。

畢竟燕王在大本堂讀書,也算是宋濂的子弟。受過正統的儒家學術教育,燕王自己未必喜歡是一回事,自己有沒有學是另外一回事。

即便燕王不喜歡,朱元璋對子弟要求嚴格。燕王在這上面的功課,也定然是過得去的。

有些事情,是潛移默化的。小時候教得有些東西,即便當時學得時候痛苦之極,但是影響還在,就好像現在即便當年的政治課很是難背,但是長大後很多人看東西的角度與想法,難道沒有受到當年學習內容的影響?

燕王也是同樣的。

何夕說道:“那是自然,回到船上,就給你。”

何夕隨即想道:“我不僅僅多修建大學,也應該出一種容易傳播的書籍。只是這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。”

儒家在整個大明,整個中國,都是根深蒂固的。何夕想要迅速傳播,必須將這理論框架基於儒家理論之上。又要簡單易懂,便於理解。這是需要很高的學問功底。也是一個大工程。

何夕覺得自己未必有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