脫因帖木兒說道:“其實,臣也有一件事情要稟報陛下。”隨即將明人在海西建立城池的事情說了。隨即說道:“長白山以東,本就是偏遠之地,我朝全盛的時候,也不過置幾個州縣,不曾徵收賦稅。而今,明軍以錢貨為誘餌,不出數年,長白山以東為明人所有。如此,兀良哈等部落必然動搖。王廷屏障盡喪之。到時候,臣擔心有不忍言之事。”
“事已如此,陛下的託付,老臣不敢推脫。但老臣能做到的,僅僅是上不玷汙祖宗英明,下不辜負陛下之恩德而已。至於勝負之數,卻要看天意了。”
天意?什麼天意?
天元帝豈能不明白脫因帖木兒言下之意,無非是成功尚無把握,成仁但有決心。
這不是天元帝想聽到的話。
天元帝說道:“老太師,朕知道,朕之前對不住老太師。今日,朕向老太師賠不是了。朕將舉朝之兵,全部交給老天師,甚至朕也在老太師軍中聽令,難道老太師就不能——”
脫因帖木兒搖搖頭,說道:“老臣不敢欺瞞陛下。能就是能,不能就是不能。老臣自然會拼盡最後一絲骨血。還請陛下早做打算。”
天元帝嘆息一聲,說道:“朕又能做什麼打算,不做違命侯,就做漢獻帝。祖宗基業到了這朕這裡,還有別的可能嗎?”
被明軍俘虜了,那就是違命侯。如果他失去了基業,逃到其他蒙古諸侯的治下,那就是漢獻帝了。當然了,這還是往好的地方說了。更有可能,求做漢獻帝而不可得。
脫因帖木兒沒有說話,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勸慰天元帝。
天元帝說道:“老太師,而今改變如何應對。”
脫因帖木兒說道:“首先,號令天下諸侯勤王,他們可以自行南下襲擾,牽制明朝的兵力。”
其實將而今大元版圖印在地圖上,那是東至長白山以東,西至阿爾泰山。這個時候叫做金山左右,那就是之幅員數萬裡,不在大明之下。但是實際上,西邊是瓦刺,而瓦刺本身就不是一個部落。而是一個部落聯盟。細分起來,大元的領地,沒有一塊不是無主的。到了元廷這裡,也就只剩下呼倫貝爾大草原為核心,輻射數百里的一小片草原了。
如果元帝能調動這麼大力量,其實力,不在匈奴,突厥之下。甚至即便是南疆地區,也是在蒙古汗國的統治之下,如果算上這些汗國,從東北,直接到裡海,乃至於黑海,都是蒙古人的天下。
但是並不是元帝的天下。
忽必烈當初就與西邊諸王鬧翻了。
所以,脫因帖木兒雖然知道,這一道命令,很有可能被下面的諸侯們當成了擦屁股紙。但是還是要試探一下。畢竟能調動一個諸侯,也減輕一些壓力。
也正因為如此,脫因帖木兒對下面的命令很寬鬆,讓他們自行南下襲擾便是了。
其實,大明與蒙古數萬裡的邊防線。小規模戰鬥,一直都有。即便元廷不下令,下面這些部落,也未必不會南下襲擾。所以,他僅僅是推了一把而已。
天元帝說道:“接下來怎麼辦?”
脫因帖木兒說道:“接下來,請陛下點兵,男子十六歲以上,六十歲以下,皆在徵召之列。明人修建長春堡。遼松運河,其意已經很明顯了。必然從此而來。還請陛下暫且向北海躲避。臣留在這裡,與明軍決一死戰。”
天元帝說道:“老天師準備如何打?”
脫因帖木兒說道:“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,而今不過是,因勢利導,隨機應變,見招拆招了。”
天元帝聽了,越發沒有信心。
只是,他夾帶之中的將才,又有哪些?這些人還不如脫因帖木兒的。好歹脫因帖木兒作戰經驗豐富,給他十幾萬人帶,毫無問題。而其他將領,不要勝仗敗仗,連統率十幾萬軍隊的機會都沒有。
又怎麼能讓天元帝相信啊?
不過,天元帝內心之中,也生起了一個念頭,心中暗道:“我不能完全指望老太師了。也必須做另外打算。”
至於什麼另外的打算?卻不能讓老太師知道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