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說道:「燕王,吾弟也,他遲早要封到關外之地,這一次就以他為主將,平安為副將,再挑幾個老將輔佐。諸位覺得如何?」
還能如何?
太子都這樣說,再加上燕王之前做了那麼多工作。即便有些人不滿意,這個時候也不敢說什麼。他們能說的只有殿下英明。
太子見下面人沒有什麼反對意見。他對燕王說道;?「軍中唯有軍法,你雖然是大明皇子,但如果喪師辱國,孤也會奏請父皇,行軍法,決不容情,你要想清楚了。」
燕王朗聲說道:「此戰若敗,請大兄斬我頭顱便是了。」
燕王敢這樣說,是有原因的。松花江地區,或者說東北平原,其實多水澤,或者說從地理上來說,天下所有的平原都是人為的,而不是天然的。天然的平原是什麼?是水澤。河流的衝擊平原,自然會留下大大小小的河道,與各種沼澤溼地。
當然了,其中也有結實的土地。但問題是,單單依託松花江河道,保持直通遼東的後勤線,再建立起一支水師。就已經在不敗之地了。哪裡會打敗仗。
太子說道:「那自然不會,不過,你頭上的帽子怕要注意了。」
燕王毫不在意,說道:「大兄,臣弟有一個想法。那就是將遼松運河以北的地方,單獨建立一個都司。以便管理。大兄以為如何?」
太子轉過頭,問馮勝說道:「宋國公覺得如何?」
馮勝沉思了片刻,說道;「可行。」
這既是燕王給自己的權力定位。
燕王很清楚他的後勤,大多從遼東而來,這就要處理好。遼東巡撫也就是何夕與他的關係了。否則即便他們關係不錯,將來也會鬧出矛盾來。
最好的辦法,是燕王加一個將軍銜,比如徵北將軍,統領遼東。如果遼東尋常人,這個計劃是可行的。燕王是皇子啊?這身份天然高上一頭,怎麼能不行啊?但是何夕也不是尋常人。更不要說,何夕這個遼東巡撫,更是全天下獨一份。簡直是朱元璋因人設官。可見何夕聖寵之盛。中文網
燕王覺得自己未必能管得了何夕。但是燕王也不想在何夕之下。於是單獨建立一個都司,與遼東都司之外,自然不歸何夕管了。何夕供應長春都司糧草,算是支援兄弟單位。朝廷撥派。
以燕王與何夕的關係,燕王覺得是能夠合作愉快的。
太子問何夕說道:「何巡撫覺得如何?」
何夕說道:「謹遵太子之命。」
太子說道;「那就這樣吧。」隨即,太子說道;「晉王,齊王,你們兩個人願不願意領兵跟隨燕王出征?」
這一問,讓晉王與齊王一愣。
太子之所以這樣問,其實他這一次北上,為了典兵,為了北伐,都是表面功夫,其實太子真正想做的,是解除朝廷的隱患。而朝廷的隱患在哪裡?在藩王身上,特別是秦晉燕齊四個王爺。
都是有封地有軍隊的。
燕王固然是最重要的。但是其他藩王未必不重要。
這一次北伐之後,燕王幾乎是解決了。而其他王爺還沒有解決,太子有意用燕王的套路,將秦,晉,齊三王也加入北伐大軍之中,最後將來幾個王爺全部塞到漠北。彼此之間還能互相制衡,也算消除了心中的隱患。
到時候,如果真的天不假年,他也認了。
太子的想法很好。但是他搞錯了一件事情,並不是所有藩王都向外海外的,也並不是所有藩王都向外漠北的。最少,晉王不想,齊王也不想。而遠在西安的秦王更是不想的。
當然了,這不想去與不想去之間,還是有些許差距的。所以,此刻晉王與齊王所想也不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