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三章詹鼎的判斷
詹鼎似乎回到了自己年少輕狂的年代,想起他與劉伯溫幾次會面。嘆息一聲,說道:「我一生興衰都在方公身上,我固然不願意為方公所用。但是人,有時候是沒有選擇的。遇見大人之後,自以為能做出一番事業,萬萬沒有想到,天不假年。」
「大人奇才天縱,經濟之道。萬古無雙。今後,管子,桑弘羊,第五奇之後,大人當不二人選。」詹鼎說道:「我在這上面,與大人相差太遠了。也沒有什麼可以教大人的,只是,痴長數年,好歹經歷過元末爭雄。也有一些體會。我只問大人一句話?」
「大人,可要造反?」
何夕大吃一驚,根本摸不清詹鼎邏輯,說道:「先生何出此言?」
詹鼎說道:「看來大人不準備造反,那我就在我墳墓邊給大人留一個位置,將來相伴於地下,也不孤單。」
何夕皺眉,說道:「先生,你有話說話,不要這樣陰陽怪氣。」
詹鼎說道:「這就是我要說的話,大人,所創之法度,不是我所能評價的。但是大人所行之事業,卻是我能看透,陛下駕崩之後,就是大人您的死期。」
何夕反而冷靜下來了。
如果詹鼎真是胡說八道。何夕反而不在意的。而詹鼎所言,直接撮中了何夕的隱憂。
朱元璋是會死的。後朱元璋時代,他將何去何從?
不過,何夕僅僅是隱憂,並不覺得,朱元璋死後,自己就真的活不下去。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,詹鼎既然這樣說了。何夕也想聽聽詹鼎有什麼理由。
何夕說道:「願聞其詳?」
詹鼎說道:「大人,你覺得變法是什麼?」
變法?不就是何夕現在做的事情。何夕沉默了一會兒,說道:「變法,就是利益的再分配。權力的重新洗牌。」
詹鼎沒有說對,也沒有說錯。而是說道:「在我看來,變法的本質是再造天下。」
「再造天下?」何夕琢磨了片刻,覺得不能說不對。整個統治階級都要震動的變更。用再造天下也不為過。
詹鼎繼續說道:「自古以來,變法不能不提兩次變法。第一商鞅變法,第二王安石變法。而琢磨著兩次變法,就要先問兩個問題,商鞅為什麼會死?王安石為什麼罷相?」
「如果覺得,商鞅與新君的矛盾,那就是太淺薄。原因很簡單,要想變法成功,必須攬天下之權而用之。或許秦孝公與商鞅,能君臣相知,互為一體,但是商鞅依舊是假秦孝公的君權而用之,而今新君登基,不殺商鞅,君權何在?」
「商鞅變法,波及地方,他設縣制,可以說地方上都是商鞅的門生故吏,軍中更不用提。秦朝軍制,是商鞅定下來的。你覺得商鞅在軍中會沒有人嗎?」
「天無二日,不死何為?」
「王安石罷相?是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出了問題?不,在王安石罷相之後,宋神宗依舊在推行變動,不過一切都出於自己的裁定。原因也很簡單,那就是想變法的是宋神宗。當剛剛登基的時候,自然要借重臣而用之,等數年過後,宋神宗自覺能掌控朝堂,更覺得王安石權傾天下的威脅。自然有罷相之日。這還要感謝宋朝家法。」
「而大明法度,是陛下一個人定下的嗎?」
「不是。是陛下為了聚攏人心而為之。我當年為方國珍幕僚,很多事情都很清楚。陛下,固然有恢宏之氣,但是也有隱忍之心。皇帝是做不得快意事的。有一句話,說得對,天下者,天下人之天下,非一人之天下,大明者,大明人之大明,亦非陛下一人之大明。陛下開國之君,雄威遠邁。陛下在一日,大人做什麼都可以。陛下一去,大人就——」
詹
鼎說到這裡不說。但言下之意已經很明白了。
何夕說道:「你的意思是,這變法就不成了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