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黃金屋線上免費看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九十二章 遠思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九十二章 遠思 (2 / 2)

又覺得這突如其來的任命,將自己的計劃給打破了。

他也在思考,遼東事情該怎麼收尾。畢竟,他可以不去遼東,但是遼東的事情,也要進行下去。不能耽擱,因為遼東與臺灣的大木,是未來造船業的主要原材料來源。

至於臺灣開發程度還太低了。雖然距離沿海比較近,但是主力還需要遼東大木,更不要說,這還有南糧北運的想法。

何夕心中暗道:“我離開之前,需要見陛下一面。商量這裡面的事情。”

就在這無數事情一一想出一個結果,或者理出一個頭緒的時候。忽然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,湧上了何夕的心頭。太子為什麼要給孩子起名叫遠思。

這名字不能說不好。但是何夕總覺得似乎有什麼東西被自己給忽略了。

何夕似乎想起什麼。立即披衣而起,點燈,從書架上找出韓愈的文集。然後一篇篇的翻看。找了半天。終於在《與少室李拾遺書》之中,找到了,太子提到的那一句話:“必望審察而遠思之,”也找到了這一句後面的一句話:“務使合於孔子之道。”

何夕反覆揣摩這一篇文章。靠在椅子上,嘆息一聲,說道:“古人說話,真麻煩。”

這一句話,才是太子的真意。

合於孔子之道。

要怎麼才算是合於孔子之道?

何夕冷笑。

他揣摩著這四個字。不知道,這是太子的警告,還是勸諫。抑或者是太子的底線。不過何夕很清楚,他永遠不可能合於孔子之道。他之前也想過。但是在大明政壇上沉浸時間越長。

他越明白一件事情。

孔孟之說,是一套符合中國古代社會,靜態的穩定的統治體系。在古代生產力不足的情況下,也只能犧牲一些東西,來完成對天下的統治。

但是工業社會,不,或者是近現代社會。是一套完整的動態的發展體系。

似乎有人覺得,古人變個法,不是死那麼多人,就是鬧出黨爭。後來被清算云云。但是如果看現代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。似乎每年都在變化,每一年都在變法。而且越來越好。

很多下意識覺得,變法改革沒有什麼大不了的。無非是古人不行而已。

卻不知道雙方的思想體系,與生產體系,價值觀念,就沒有一樣相同的。

在後世,何夕這種到一地能改革一地弊政,做得更好的官員,那是改革先鋒。但是在這裡,卻是一個愛折騰的,輕佻,傲氣。等等負面標籤都貼在身上了。總之一句話,不夠成熟穩重。

這種對立,何夕能感受到,朱元璋也能感受到。太子而今也感受到。只是兩人對何夕的態度不同。

朱元璋是鐵了心看看何夕所代表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。所以讓何夕去折騰。而太子卻覺得他有必要提醒何夕,不能讓何夕走上歪路了。

或許這一句話,就是提點。

不過,何夕終究是做不到的。

何夕此刻感受到他與太子之間,那道深不見的鴻溝,這道鴻溝,既是太子與何夕之間的。也是古代與現代之間的。

何夕心中暗道:“我確實要遠思了。”

是的。朱元璋在,他什麼也不怕。但是朱元璋只有十幾年壽命。洪武三十一年的時候,何夕也不過三十多歲而已。他還有後半輩子要過。他現在就要為此做準備了。

太子如果按照歷史上早亡,也就罷了。如果太子真活得比朱元璋久,何夕也要有所準備了。

太子大兄很好。為人處世,也沒有對不起何夕的地方。但是,大明該走向何方,卻不能由太子說了算。何夕此刻忽然理解了之前朱元璋對他提點。國家大略,天下大局都是什麼?

我的大局才是天下大局。

這一夜,何夕書房的燈亮了很久很久。一直到天光大亮。金烏東昇為止。而何夕整整一夜沒有閤眼。精神看上卻還亢奮之極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