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且知道的不僅僅是勳貴們,自然有朱元璋。
何夕想起今日朱元璋一定要讓他來上早朝,心中已經明瞭幾分。
此刻的朱元璋在乾清門下,雙目毫無感情地看向下面。
本來早朝應該在奉天門下,不過奉天門被燒了。朱元璋乾脆挪到了乾清宮門前。他看著宋訥,說道:“准奏。”
宋訥的身體不可能一下好轉的。只是強烈的使命感,強烈道德驅使感,讓他的精神就好像在燃燒一般,旺盛之極,掩蓋了病體的虛弱。
宋訥朗聲說道:“謝陛下。”
宋訥隨即高聲朗誦自己的奏疏。
這是一篇雄文,宋訥聲情並茂的背誦,只有一個主體。天子秉天意而治天下,而今雷擊奉天門,乃是天下有過,當然了,聖天子,英明神武。自然是沒有過錯的。過錯在於臣下,有人散佈歪理邪說,動搖天下根基,乃是小人,請陛下誅之以謝天下。
梅殷聽了搖搖頭說道:“何夕,我聽說宋老夫子,也是方正君子,你怎麼逼他逼到這個地步,他分明是死諫。連命都不要了。”
何夕臉色也很難看。說道:“道不同不相為謀。”
話雖然如此說,但是何夕也知道,他今日危險之極。無他,打仗是需要付出代價的,宋訥要壓上的是他幾十年的聲望,壓上他的性命,與宋家上下幾十口的政治前途。
如此重注,即便何夕能贏也不會毫髮無損。
何夕深吸一口氣,大腦不斷地轉。暗暗思量該怎麼反駁。
他也對自己訊息不靈通感到後悔。如果他有所準備,絕對不是今日這個樣子,這分明是被打了一個突然襲擊。
“今後家裡一定要一個情報機構。或者與錦衣衛打好關係,總之,不能再這樣了,一旦有事,居然是我最後一個知道的。”何夕暗道。
其實,何夕今日窘狀,朱元璋是知道的。
他本想給何夕一點提點。但是想想也就算了。
有一句話,叫做吃一塹長一智。這就說明,如果要讓一個快速成長,最好的辦法,是讓他好好摔上一跤。反正朱元璋可以為他兜底。讓何夕多摔上幾跤,再好不過了。
等宋訥將自己的奏疏讀完之後。
這邊何夕急得渾身冒汗。因為何夕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組織語言反駁,畢竟宋訥不是一個人在戰鬥,他身後有董仲舒,以及很多大儒的天人感應之論。
朱元璋只能是輕輕瞄了一眼何夕,轉過來問宋訥道:“你的意思天意在爾,不在朕?”
此言一出,全場皆驚。
梅殷看了一眼何夕,眼神之中的羨慕,簡直遮掩不住,心中暗道:“同樣是女婿,娶的都是嫡公主,為什麼陛下如此偏愛。”
以梅殷看來,今日這一件事情,朱元璋有太多太多的處理辦法了。偏偏朱元璋這樣處理。這一句話,簡直是誅心之論,單單這一句話。不管今天發生什麼事情,宋訥都已經死定了。
因為天意兩字,不是誰都能擔待得起的。
而且這一句話,不由讓人想起張士誠臨終的話,那就是:“天意照爾不照吾。”
宋訥聽了這一句話,臉色頓時一白。也明白自己的處境,越到了這個時候,他反而越放得開。在他來的時候如果僅僅是冒死而來,還不一定死。而今已經是死定了。
自然放得開。
宋訥說道:“陛下,天意在德不在兵。唯有德者能有天下。”
朱元璋淡淡地問道:“你的意思是,朕無德?”
宋訥說道:“大學有云:格物致知,正心誠意,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,皆乃修德也。吾不可一日不修德也。陛下崛起草莽之間,皆以愛民修德,誰敢言陛下乃無德之君,臣必誓死誅殺之。”
朱元璋心中暗道:“小聰明。”
宋訥這一番話,看似維護朱元璋,但其實暗戳戳地指出,德行這東西,是要日日修持。只有無德的人才會說自己的有德。蓋因有德之人,不會這麼不謙虛。
謙虛本就是一種德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