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達直接將這個問題拋給藍玉與沐英。說道:“蒙古人的主力在什麼地方?”
藍玉直接回答說道:“主力,哪裡好有什麼主力,我剛剛匯總了一下各方斬首,已經有五萬級了。我不信蒙古還有什麼主力,除非元廷出兵。國公,臣請兵三萬,立即出擊,越過瀚海,突襲殘元王廷。”
徐達其實也知道斬首總數的。
但是他比藍玉更清楚斬首數里面的貓膩,一般各方是能多報不少報。斬首的時候,也常常有濫竽充數的例子,將女人老人的頭顱充入士卒的頭顱,也是常有的事情。
畢竟多一個頭顱就多一分賞錢。
在內,殺良冒功的事情,軍隊不敢做,但是在蒙古地盤上,殺蒙古人,上面即便知道了,也不會多說什麼。
畢竟將士們出兵,都希望多得賞賜回家。可不是來做公益的。
因此,斬首總數,是決計不能相信的。甚至不僅僅要分辨斬首是斬的誰的首,連數字計算也未必準確。必須清算一遍,才知道準確數字。
不過,五萬斬首,即便壓掉一些水分,也已經相當多了。漠南蒙古各部落,死的死,降的降,逃的逃,元氣大傷是一定的。但並不代表漠南蒙古各部落已經沒有還手之力了。
這也是不同的指揮風格。
同樣的證據,在藍玉這裡,已經可以確定了。而在徐達這裡,卻還欠缺一點。
徐達又看向沐英。
沐英沉思片刻。說道:“末將在南京的時候,聽過陛下怎麼講這一戰的,這一戰重要的是將漠南列入大明版圖之中,而不是突擊蒙古。末將以為而今可以向朝廷報捷。並選定在漠南筑城的地方了。”
“至於剩下的,請命即可。”
藍玉冷笑一聲,說道:“靠請示打仗。吃屎都吃不上熱乎的。”
徐達聽了,對兩個人的才華有所判斷。
藍玉軍事才華要勝過沐英一頭的。但是為人太莽撞了。他打仗,大勝大敗都很容易。如果長期相持的話,會缺乏耐心與韌性。
而沐英卻相反,有韌性。有耐性。略微有些瞻前顧後了。估計在戰績上打得比不上藍玉漂亮。但是足以託付一方。最最重要的是,沐英在政治上的敏感度,超過藍玉不知道多少倍了。
看似沐英什麼也不做,靠請示打仗,其實沐英已經在暗示了。按南京的步驟走。朱元璋要得是漠南,這個時候去打漠北,不在計劃之內。本來就應該否決的,但是礙於面子否決不了,那就請示吧。
這就好像司馬懿,與諸葛亮對陣的時候,下面的人都要出戰,司馬懿偏偏去洛陽請示一樣。這本身就已經表明態度了。沐英不知道這一請示,戰機就錯過了。
沐英本身就不想打。
魏國公徐達忽然問道:“在漠南營造城池,需要多久?”
沐英說道:“末將以為,能在今年落雪之前修好已經不錯了。”
魏國公徐達說道:“那你以為在今年落雪之前,蒙古人不會南下嗎?他們不會出兵嗎?”
沐英說道:“國公的意思是。”
徐達說道:“先發制人,藍玉,你要三萬騎兵,我給不了。我只能給你五千,立即出兵,翻越瀚海,在瀚海以北 ,我不遙制,但是不能過小黃河。”
小黃河,就是潢河。在漠北南邊。不算深入。
藍玉有些不願意,但是他還是知道軍令難違的,也不敢與徐達頂嘴。說道:“是末將遵命。”
徐達說道:“你去吧。記住不得深入小黃河。”
藍玉說道:“末將遵命。”隨即走了。
徐達說道:“藍玉太莽撞了,你去幫幫他吧。”
沐英說道:“國公的意思是。”
徐達說道:“你本部就在小黃河上紮營,藍玉定然會深入的。你在哪裡接應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