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黃金屋線上免費看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一卷,吾心安處是吾鄉 第九十二章 元宵燈會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一卷,吾心安處是吾鄉 第九十二章 元宵燈會 (2 / 2)

朱元璋說道:“何夕,你覺得這裡有什麼可以指點。”

何夕說道:“確有一兩處可以改進。”

朱元璋說道:“那你與蒯富好好談談。”隨即,朱元璋轉過頭對徐達說道:“明天早上,你去北平,今日你我兄弟喝一杯。”

傍晚時分,何夕與安慶公主才從宮中出來。

兩人出了皇宮,正是上元節內,放燈三天。何夕起了興致。與安慶公主換了衣服。扮成小夫妻,帶著幾個伴當,走進了元宵節的燈海之中。

說實話,洪武年間百廢待興,人們剛剛從戰亂之中,即便南京城從朱元璋入主之後,算起來有二十多年了。但是之前十幾年幾乎年年征戰,後方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。

真正要說起來,太平日子,也就是洪武五年之後,到而今十年上下,戰事不多。賦稅免除。

但依然不足恢復,元末多年征戰留下的創傷。

真要說起來,南京城而今的上元節,雖然家家放燈,真繁華的也不過是沿著秦淮河兩岸市井,其他的地方都不過平平。比起後世的各種燈光秀。更是差了不知道多少。

然後有一種東西,卻是後世所沒有的。

即便道路兩岸都掛滿了燈籠,但是這個時代的燈籠,也是朦朦朧朧的。不仔細看,一丈之外,就未必能看清楚是誰,如果此人再帶了面紗。即便看得眼熟,也未必敢上前確認。

這種朦朧而迷離光影效果,更上元節,增添了不知道浪漫的氣氛。

何夕也聽見身邊明顯的女聲,這些鶯鶯燕燕,更增添了節日的氣氛。而這種氣氛,是後世所有中國傳統節日所沒有的。

何夕與安慶公主並排走在青石板路上,兩個人看得如痴如醉。

安慶公主深居宮中,從來沒有這種自由。即便元宵節能讓女子上街,但那也是尋常女子。不是公主。在後世的元宵節,與這個時代的元宵節雖然名字一樣,但表現模式根本不是一個節日了。

兩個不過片刻,就已經提著好幾個各式各樣的燈籠。什麼蓮花燈,走馬燈,這還是比較小的燈籠。還有一些達官貴人,都在門前堆積燈山,就是事先修建好木架子,上面掛著一排或者數排燈籠,形式不一,最後組成一個宏大的形象。

好像一個大燈。

雖然與現代很多燈光不能比。但別有一番趣味。

安慶公主說道:“其實,我也看過花燈的,是宮前的鰲山燈,那是小時候的事情了。據說是前宋所遺,十幾丈的大燈山。漂亮極了。只父皇說,開國初定,百廢待興,不可如此奢靡。於是罷了此燈,說是將來天下太平之後,再與民同樂不遲。”

“不過,去年徵雲南,今年要打蒙古,國庫開支很緊。估計也不會有鰲山燈了。”

“倒是可惜了。”

何夕說道:“有什麼可惜的。將來我給你造一個大燈,絕對拔得京師頭籌。”

安慶公主忽然一笑,說道:“對啊。今年也就算了,明年我們也要出花燈了。到時候,頭籌不頭籌的無所謂,可不能讓人笑話了。”安慶公主似乎想到了,說道:“說起來事情可不少啊。這馬上要春耕了。父皇撥了很多官田,我都要去看管。還有各種人情往來,宮中姊妹兄弟的生辰,父皇母后的聖壽,徐叔叔,李大兄,沐大兄家中事情,哎呀,好多好多。早知道這麼麻煩,就不嫁你了,都一堆事情。好煩。”

安慶公主雖然如此說,但是燈光之下煙波流轉,別有一種風情。

是的,小夫妻兩操持一家生活,是很辛苦。但這辛苦是有限的。不知道朱元璋對何夕的厚愛,還是對安慶公主的厚愛。總之,何府家底厚實的很。當不為錢上操心了。就少了很多煩惱。

更重要的是,這裡有安慶公主做看重的自由,她如果還在宮中,決計不會有這種說出來就出來的自由。

何夕說道:“那就麻煩我家娘子了。”

何夕雖然不覺得自己在吃軟飯。他帶給大明的東西,要比區區錢財要重要的多。但是家中開支也不能僅僅靠娘子的嫁妝。何夕也要思考置業了。

“陛下放燈了。”不知道誰高呼一聲。卻見一個龐然大物漂浮在空中,吊著無數盞燈,在空中搖曳,晴空萬里,月色澄清,如此大物,在燈光的照射之下,恍如又有一月。垂下燈光,有如天女散花。一瞬間美不勝收。

何夕抬頭,也驚歎大明匠人的手藝。剛剛琢磨明白,熱氣球的原理,就搞出這一盞天上大燈。甚至很多細節,何夕也不知道工匠們是怎麼處理的。比如如何放火,畢竟這些天燈一個不好,放燈就變成了放火了。

有人說中國人,用火藥放炮仗,外國人卻有火藥當武器,打敗了中國人。

但是此刻何夕忽然覺得,祖宗用火藥當武器,武器僅僅是武器,當煙花才是生活。唯一錯的是,後世子孫沒有守住那煙花一般絢爛的盛世。

而今熱氣球不僅僅成為武器,也成為了元宵節最亮的崽。

他所要做的就是守住並開闢這盛世。不讓後人恥笑,說中國人發明了熱武器,卻用來做天燈。而外國人卻用來校射大炮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