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原本的概念,都模糊了。
甚至朱元璋也不知道該怎麼用何夕了。
之前,朱元璋看何夕帶來很多新科技,本來是想要讓何夕說出未來很多新東西,讓大明王朝更上一個新臺階。但是在朱元璋看來,清朝根本沒有什麼進步的東西。雖然有一些小改進,有創意。根本沒有本質上的改變。
不足法。
但是未來的新朝,雖然大氣磅礴。但是內裡的思想,卻是深深地刺痛了他。
他固然佩服毛先生,但是一個問題放在他面前。
大明朝的快速發展,與大明王室的江山永固。這兩者之間,他選哪一個?
朱元璋有敏銳的觀察力。也抓住了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關係,很明白。大明的生產力高速發展,必然帶來很多對大明皇室不利的因素,甚至生產力發展越快,這種不利因素越多。
何夕在這一點上,也是忽悠不了朱元璋的。
朱元璋心中暗道:“利益來自未來,危險也來自未來。我該怎麼辦?”說著朱元璋看向了何夕。沉吟了好一陣子,才說道:“你也算我朱家女婿,你覺得,俺怎麼做,對大明朝最好?”
何夕說道:“岳父,你是以大明皇帝來問我。還是以朱家族長來問我?”
朱元璋說道:“這兩者有區別嗎?”
何夕說道:“有區別。天下無千年王朝,但是有千年世家。家主所考慮的與皇帝所考慮的完全不一樣。”
朱元璋說道:“以大明皇帝問你,你會怎麼說?”
何夕說道:“臣不知道,因為我年歲淺薄,很多事情都明白。在如此國家大事上,並沒有什麼發言權。也不敢輕易說話。”
朱元璋說道:“那以朱家族長來問你?你怎麼說?”
何夕說道:“首先,原本朱家發展路線是錯誤的。明清易代,原本百餘萬的宗室,卻殺的幾乎沒有多少了。比起大姓,根本不值一提,後世也沒有多少名人是出於朱家的。”
“這一點一定要改變。”
朱元璋想起明清易代,宗室的慘狀。說道:“不錯,這一點一定要改。”
何夕說道:“具體怎麼改,小婿不敢妄言。不過,科技發展,會引起人口發展。而今整個世界,估計是沒有十億人。但是後世卻有七八十億人。天下還有很多土地可以開拓,如果讓朱家子弟,在這些地方開枝散葉,數百年下來,就成為地方大族,縱然改朝換代,也不可能動搖。而且歷次科技爆發,生產力爆發,都會有很多新的機會。到時候,也是重新分配利益的時候 。原本在地方根深蒂固的大族,很容易成為明日黃花。而在這些時代抓住機會的人。很容易成為新貴。”
“將來天下,朱姓成為天下大族。縱然其他方面有一些損失,也是值得的。”
朱元璋沉思了好一陣子,看著何夕說道:“你有心了。”
何夕暗暗出了一口氣,知道這一次他終於過關了。說道:“總是要為岳父著想的。”
這一番話,是何夕暗自揣摩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話術。就是為了今日。
讓朱元璋從皇帝視角改為族長視角。
其實之前講解明清歷史的時候的,何夕也默默讓朱元璋明白一件事情,那就是大明是必亡的。因為天下沒有不亡的朝代。但是血脈流傳,卻是可以到永遠的。
朱元璋這句話,說明他也聽進去了。
朱元璋之所以聽進去,其中未必沒有被土木堡戰神給噁心到了。
如果時間遠一點也就罷了,土木堡戰勝距離朱元璋去世,這也就四十多年。如果朱元璋有幸活到一百一十多歲,說不定就親眼看見了。這時間尺度,讓朱元璋印象太深刻。
說實話,後世的皇帝們,朱元璋又不認識,能有多少感情。再有正統,嘉靖,萬曆,這等貨色,實在讓朱元璋喜歡不起來。
嫡脈與支脈,對後世人或許很重要。但是對朱元璋來說,這都不是自己的子孫嗎?
從這個角度來看,大明王朝是留給嫡脈的財產。這固然重要,但是這些支系子孫,他們也祭祀他朱元璋啊?有區別嗎?
削弱嫡脈,加強各支脈。如果朱元璋僅僅是家主來說,未必不是一個可選擇的選項。
肉爛在鍋裡嗎?
誰多拿一點,誰少拿一點,反而是次要問題了。
當然了,更重要的是,朱元璋自信,他有呼吸一日,他的大權就不會旁落。而在他之後,大明皇帝的權力就沒有旁落嗎?既然都有大權旁落,這旁落給誰?有必要區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