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何夕還沒有從之前的一團迷霧之中弄明白什麼。一下子又遇見了朱元璋的死亡威脅。整個人都傻了。
太子一把抱住了朱元璋,說道:“何弟,小杖則受,大杖則走,你還不速走。”
已經來不及讓何夕想明白怎麼回事,見如此暴怒的朱元璋,何夕也只能先避開一陣子了,甚至何夕此刻有些走不動了,剛剛連打了數杖,雖然只是皮肉傷,但是何夕何曾受過如此傷勢。痛苦萬分,一走動,後背上就針扎一般疼。
好在身邊的太監反應及時,特別是徐正,很多事情都是經手做的。自然知道朱元璋的意思,不會真讓何夕死在這裡。在他的暗示之下,
何夕身邊太監們的太監反應迅速,立即三下五除二將何夕送走了。
朱元璋見何夕走了,依然怒氣衝衝,說道:“這臭小子,俺非要他好看不可。”此刻朱元璋倒有幾分真的憤怒,畢竟每一個老丈人對女婿都是不順眼的。
太子一揮手,讓身邊的人都下去了,他壓低聲音,說道:“父皇,你這是要做什麼?縱然你想讓安慶嫁給何弟,也不當如此做。如此一來安慶的名聲怎麼辦?”
朱元璋一聽,微微一笑,說道:“你看出來了?從什麼時候看出來了。”
太子說道:“從父皇說,何弟勾引安慶時候就看出來,今日明顯是安慶看錯了人,以為捱打的是我。為我求情。縱然有一些不對的地方,為了安慶名聲,也應該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。父皇居然說出這樣的話,分明是將這一件事情釘死。而且宮禁雖然森嚴。但是有些什麼是瞞不過,今日之事,最多半年,定然會洩露出去。父皇的心思,就已經很明白了。只是孩兒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。”
朱元璋說道:“何夕這個人怎麼樣?”
太子說道;“有奇才。又是我家舊人,可重用。不過,也不是非要安慶下嫁吧。”
其實太子看來,何夕最可貴的一點並不是何夕本人如何。而是何夕能得朱元璋的信任。太子對父皇的能力也很信任。既然朱元璋覺得何夕可以信任。太子也就認為何夕可以信任。
須知,對於上位者來說,信任是一種很珍貴的資源。
能信任的人,能力欠缺一些,也是不要緊的。而且何夕其他方面也是有一些能力,從這方面來看,培養十幾年,將來作為朝堂上一支柱是可以的。
但是,親疏有別。
何夕雖然不錯,但是安慶是太子的親妹妹啊。
在太子看來,我妹妹是天下無雙,何夕雖然不錯,但也僅僅是備選之列。又不是非何夕不可。但是今日之事,恐怕為了安慶的名聲著想,只能嫁給何夕了。
朱元璋說道:“何夕此人,有大才。只是很多東西,不是告訴你的時候。不過遲早會告訴你的。你只需記得,何夕此人,如果不為我用,必殺之以絕後患。”
“放心,你妹妹嫁給何夕也算不錯了。”
事已如此。太子也無話可說。只是他暗自揣摩。想道:“如此說來,何夕不是我弟弟了。何夕雖然在軍械之上有長才。不過小道爾。又有什麼讓父皇看重的。”
“莫非是大智禪師。真有此人?”
太子不覺得何夕有什麼驚人的才華。最少太子沒有看出來。他並不知道何夕與皇帝之間私下的奏對,就開始揣測起來。就好像後世看一個人能力如何,先看學歷。
從清華北大出來,立即高看一眼,即便本身沒有看出來,這個人有什麼出眾之處。
而在這個時代,看的是師承。
就好像宋濂。宋濂固然是文學大家,但是很多人看宋濂,首先看的是宋濂的師承。從朱熹到宋濂,中間脈絡清晰。很明顯宋濂是朱子正宗,自然也要高看一眼。
太子很容易懷疑,這大智禪師,是何等人物。
朱元璋說道:“你去看看何夕,好生安撫一下。不要嚇壞了他,將我的想法也能透露一二,記住。告訴他,如果安慶不嫁給他。他只能去死了。”
太子嘆息一聲,說道:“是。”他發現朱元璋已經準備出去了,問道:“父皇,你去哪裡?”
朱元璋說道:“去見你娘。”
朱元璋今日的安排,沒有跟馬皇后打招呼。而且朱元璋很清楚,他今日的小動作,既然瞞不過太子,也瞞不過馬皇后。皇宮可是馬皇后的地盤,只有馬皇后不想知道的。沒有馬皇后不知道的。
關係到馬皇后最小的女兒。今日的事情馬皇后必然查得清清楚楚。
朱元璋不趕緊去報備。就要登馬皇后上門興師問罪了。那樣就不好了。皇帝也是要面子的?
太子看著朱元璋離開的身影,不知道怎麼的忽然一笑,隨即有些頭疼,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何夕,從原本以為的私生子弟弟,一下子變成了未來妹婿。
這個跳躍未免有一些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