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惱怒之餘,也習慣了。反正他覺得,他而今是清楚前朝餘毒,改弦易轍。要矯枉過正。將天下官員多殺幾輪,估計誰也不敢犯他法度了。到時候,子孫後代以大明律為宗,辦理各案就行了。
原本朱元璋覺得,等太子繼位之後,待天下以寬仁也就行了。而今又知道他的太子走到他前面。對眼前的場景,頓時有一種複雜的感情。
忽然轉過頭來。對何夕說道:“何夕,你覺得太子所做的是對是錯?”
何夕一愣,眼前局面,他怎麼能插上嘴。
是的。何夕不願意朱元璋亂殺人。畢竟在他看來,郭桓案,將在職官員給處置了並不過分。但是牽連到家眷吏員子弟,就有一些過分了。
出於正義感,勸諫一二。自然是要的。
但是何夕也沒有想將自己給搭進去的想法。
而今朱元璋已經明確拒絕了。何夕可沒有想再勸的意思。
而太子與皇帝之間的事情,他這個外人有什麼可說的。說太子不好,觸怒皇帝。我家太子豈是你能編排的。說皇帝不好。也觸怒皇帝。
何夕想來想去,只能行禮說道:“陛下,亂世用重典,霸道治世,本無過錯。太子殿下一片仁心,愛憐百姓,也沒有過錯。”
朱元璋說道:“那誰都沒有錯。為何是這樣?”
何夕腦門上見汗,忽然心頭靈光一閃,說道:“漢家本有法度,霸王道雜之,豈能純用儒術。用周政乎?”
此刻一出,朱元璋哈哈大笑。
這是在拍朱元璋的馬屁,又沒有直接說太子的不是。
朱元璋在所有君王之中,最推崇劉邦。蓋因他與劉邦一樣是白手起家。而這一句話,是漢宣帝教育兒子的話,在儒臣那裡可不是好話。但是在朱元璋聽來,卻是很合適。
同時,漢宣帝雖然不是用儒術,但手段也比朱元璋溫和很多。而朱標,看似偏向儒生,但是真瞭解太子的。就知道太子其實是手段更溫和,有朱元璋在,一比較好像是偏向儒臣了。
但其實太子不乏手腕。
何夕這一句話,雖然更偏向於朱元璋,但也沒有怎麼得罪太子。
朱元璋笑過,臉一冷,說道:“君前奏對,前後矛盾,用心不一。太子乃儲君。你為臣子,豈能諂媚於君上,慢待儲君。來人杖責二十。”
何夕目瞪口呆。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。
他在這對父子之間,怎麼辦都是錯。
太子見狀。立即說道:“父皇,千錯萬錯都是兒臣的錯,是我讓何弟進言的。還請父皇責罰兒臣。”
朱元璋說道:“這正是責罰你啊。你乃太子,國之根本,縱然有過,也不能輕動,否則朝野不安。何夕是幫你。自然要懲罰一二,代你受過。另外何夕是替你辦事,可辦成了?”
太子一愣,心中暗道:“這還用說嗎?”
朱元璋慢條斯理地說道:“沒有辦成。是辦事不利,自然要責罰。就在這裡,責打便是了。”
“是。”徐正說道。他轉過頭對著何夕,說道:“何秘書,得罪了。”一揮手,將何夕按在大門前,三下兩下扒了何夕的衣服。露出光滑的脊樑。按在長凳上。
徐正將一塊毛巾遞給何夕,說道:“何秘書。”
何夕滿腹牢騷,不知道該怎麼說。他也揣摩不出朱元璋的意思。難不成警告他不要與太子距離太近?還是因為別的事情,郭桓案一出,已經證明了。他所說的都是正確的。
怎麼還要捱打?
這個老闆實在難伺候。
只是人在屋簷下,不得不低頭。心中暗道:“等老子有機會了,就出海。老子不伺候了。”
“啊”何夕咬著毛巾,被一棍重重打下。整個人面容都扭曲了。要知道,何夕從小談不上錦衣玉食,但也是安然無憂長大。既不是老師眼中的混子,也不算是老師眼中的尖子。但大抵上是好學生。從來沒有捱過打,也沒有怎麼與人打過架。何曾受過如此刑罰。
其實,朱元璋早就吩咐下去,不要重責,裝裝樣子便是了。
但是即便是裝裝樣子,那也是皮開肉綻的。這樣的打法,在傅友德,傅忠,沐英等猛將身上,不過是撓撓癢,根本算不得什麼。但是對何夕來說,卻是難以承受了。
要不是嘴裡咬著毛巾,此刻就尖叫出來了。
即便如此,也是咬死了毛巾,發出一聲悶哼來。
就在這個時候,何夕忽然感到身上好像有一塊軟玉趴在自己身上,聽身後的人說道:“父皇,不要責罰太子哥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