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的。何夕對郭桓案是有自己的想法。而今作為此案第一經手人。朱元璋定然會詢問何夕的想法的。而唐勝宗恐怕是有自己的想法。想要與何夕通通氣。
何夕說道:“晚輩愚昧,此事太過重大,一時間也不想不出什麼辦法。還請侯爺指教。”
唐勝宗微微一笑,說道:“你是陛下的子侄,也算是我們自己人。我也不瞞你了。我的意思很簡單,此事一定要從嚴從重,殺雞儆猴。這天下是我們打下來的。總不能讓這些人給禍害了。”
何夕一愣,說道:“如果按這個做法,恐怕要牽連萬餘人吧。”
唐勝宗說道;“無妨,不過萬人而已。不管多少人,也不能壞了陛下法度。你說是不是?”
何夕遲疑說道:“侯爺所言極是。”
何夕一時間揣摩不出唐勝宗的意思。是因為朱元璋執法太嚴苛。以至於這位侯爺心有怨言。要讓參與到郭桓案中的江南士林好好享受一下朱元璋的關懷。還是有別的想法。
唐勝宗說道:“而今浙江各級官員都空缺,一時間我也找不到足夠的人手。何秘書可有推薦的人選?我也好做安排。”
何夕一愣,說道:“這就不必了吧。”
唐勝宗說道:“哎。你說的哪裡的話,這天下是我等之天下。總不能讓這些大頭巾佔了位置。”唐勝宗將話說到這裡已經夠露骨了,隨即他也不說別的了。反而與何夕談論起杭州的風情了。
何夕最後送走唐勝宗的時候,唐勝宗還叮囑何夕,將名單送到他那裡。他會安排的。
何夕目送唐勝宗離開的背影。忽然明白,朱元璋與開國功臣之間,為什麼會走在決裂。原因很簡單。
朱元璋覺得大明江山是朱家的。而這些開國功臣覺得,大明江山固然是朱元璋的。但也是他們的。是他們一手打下來的。理所當然地擁有政治與經濟上的特權。
如果說,這些開國功臣如李善長,有造反的心思。這自然是假的。但是想從大明江山之中分一杯羹,保持李家的權勢,卻是有的。
而唐勝宗與李善長關係不錯。說他是李善長的人,是有些過了。畢竟都是開國功臣。即便爵位有些低,也很難為人門下走狗。即便這個人是李善長。不過,當年朱元璋起兵之初,李善長長袖善舞。諸將之間有了矛盾,李善長就是調解人。
大明開國的文臣幾乎全部是李善長的下屬,而在軍中李善長的人脈也很厚實。唐勝宗與李善長這麼多年的交情,在很多政見上也是有一些相似的。
即便被貶出京。唐勝宗依然沒有變。
而今大明科舉被罷。官員多為舉薦。而唐勝宗主張大規模清理,並不是他多在乎朱元璋的法度,而是藉此清理出很多官職。讓唐勝宗這幫淮西勳貴,可以將人手安插到很多關鍵位置上。
甚至何夕有一些懷疑。
杭州如此鐵板一塊。郭桓如此囂張。唐勝宗在浙江也不是一日。他是真的一點也不知道,真的清清白白。還是。
何夕想到這裡,就不敢多想了。
畢竟,眼前的亂子雖然大。但其實郭桓的根底並不厚,當今浙西集團已經消散得差不多了。最多扯下來幾個尚書。如果在別的朝代,牽扯下來幾個尚書,算是驚天大案了。
但是剛剛,也就是去年。朱元璋辦胡惟庸案,已經將六部尚書,還是御史中丞全部給辦了。再來一次,也不算什麼。
只是唐勝宗如果牽扯下去就不一樣了。
且不說,李善長還活著,雖然在野養老。但是這等人物,只要他一日不斷氣,他的政治影響力就不容忽視。而且大明剛剛掀起徵南。甚至明年也會出兵塞外。
這個時候,對淮西勳貴動刀子,實在不是時候。
而且何夕也沒有證據。畢竟唐勝宗力挽狂瀾。才挽回了杭州局面。更是參與善後,即便有證據,也消滅得乾乾淨淨了。更不要說。何夕有更深沉的擔心。
區區一郭桓,逼急了還要造反。
而唐勝宗這樣的開國將領。威信十倍於郭桓。背後還有龐大的淮西集團。即便在胡惟庸案打擊之後,依然是一個龐然大物,是不能輕動。
而今何夕不管想到了什麼。都必須忘記。
何夕忽然有些同情朱元璋了。原本可以依靠的淮西勳貴集團,漸行漸遠。甚至快要到了分道揚鑣的地步。而他準備扶持計程車大夫集團與他又不是一條心。
朱元璋雖然是開國皇帝,但是如果沒有支援的政治集團。也是很危險的。
這也是朱元璋屢興大案的原因之一。
他太沒有安全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