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工匠欲言又止,最後低頭說道:“是。”
等何夕回到宮中,已經是傍晚時分了。
何夕只覺得腿痠疼至極。
可以在宮中騎馬的人,都是達官貴人,甚至連徐達保持謙遜,都不會在宮中騎馬。所以何夕也不能騎馬。到了工部衙門,也不好騎馬。一天下來,他估計走了數萬步。
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沒有衛星定位了,他手機上的步數也不顯示了。
總之很累很累。
“能搬出宮去就太好了。”何夕一邊泡腳一邊想。
或許對於一些人來說,在宮中臨近天顏,可以說是機會難得。但是對於何夕來說,宮中太不自由了。很多事情也不方便。
何夕正在享受片刻的安逸的時候。徐正到了。徐太監說道:“陛下有請。”
何夕看看天色,已經繁星漫天了。
何夕心中暗道:“有一個工作狂老闆,實在是不爽,你加班也就算了,還讓我加班。”但是何夕能有什麼辦法,且不說,這個時代還沒有勞動法,即便是勞動法,也不可能約束到朱元璋。
不管何夕怎麼想,只能聽命去見朱元璋了。
他本以為朱元璋,要問關於軍械的事情。但是到了之後,何夕才發現,朱元璋問的並不是這個。
何夕關於明朝歷史的手稿之中。密密麻麻的不知道寫了多少小字。似乎是因為何夕用金筆寫下的字本來就小,也或者是朱元璋不喜歡蠅頭小楷。朱元璋改用金筆朱墨批註。
裡面有很多問題,從明前期一直到後期。特別是後期君臣之間的爭鬥,嘉靖與各首輔之間的微妙關係,萬曆多年不上朝,還有三大案,東林黨,女真崛起等等。
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。
而且問題很刁鑽。
很多都是從皇帝的視角出發,問得奇奇怪怪的。
這些問題,都是何夕回答不出來的。比如,隆慶皇帝,高拱,張居正,萬曆,李太后之間的關係。
抱歉,何夕哪裡知道,他們之間很多微妙關係。他僅僅是知道歷史給出的答案。關於過程有什麼,他也不知道。
何夕覺得,朱元璋的某些問題,除非是專精明史的大家。才不能解答。
同時,何夕也不得不承認朱元璋非同一般人,有著旺盛的求知慾,還有超強的學習能力,即便是五十多歲的人了,在學習的專注力上,也是一等一的。
只是讓何夕有些吃力。
朱元璋揉了揉眼睛,雖然點了十幾根蠟燭,但是能見度還是不高,時間長了。眼睛還是不舒服。
朱元璋說道:“今天的事情辦得怎麼樣?”
何夕這才鬆了一口氣,才將今天的事情向朱元璋進行一個彙報。
朱元璋沉吟片刻,說道:“你做這一件事情有沒有把握?”
何夕說道:“我只能說,方向是對的。能不能成功?就要看具體進展了。”
朱元璋說道:“朕還是有一些不明白的。鋼鐵有這麼重要嗎?朕自開國以來,每隔幾年,都要裁撤礦冶,一來數年開採,府庫充足。原不以此而累百姓。二來,這麼多鐵,也沒有用處。即便有再多鋼鐵又有什麼用處?”
何夕一時間,不知道該怎麼說。
因為這是完全不同的治國思路。
在後世鋼鐵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根本資料。但是在朱元璋這裡,鋼鐵數量毫無意義。甚至是多餘的。
何夕將自己代入朱元璋的角色,也發現了。在大明鐵的用處,是打造兵器。其他用處並不多,一點五萬噸鐵,決計是足夠了。更沒有其他用處了。真有那麼多用途的話,也不會存這麼多鐵。
何夕說道:“陛下是農家出身,當知道,其實天下百姓並不是都用鐵製農具。很多也用不起鐵質農具的。也只有一些富裕的地方才能用鐵質農具。如果天下都用鐵質農具,甚至更好地鋼製農具。百姓耕作是會是什麼樣子?”
“會是什麼樣子?”朱元璋一時間驚呆了。
這是何夕從朱元璋看出明顯的神情變化。